系统地阐述了超声医学的物理基础、超声诊断技术(含新技术)和设备、超声临床诊断基础,并概要介绍超声治疗的技术与设备。分别对心脏、腹部、妇科、产科、外周血管和小器官等的超声检查的适应证、检查技术、基本断面、疾病的主要超声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意义及告描述的要求,进行了较全面地介绍。 后还对介入性超声诊断的应用进行了阐 述及讨论。
超声影像以实时、便捷、无创、高效等优点成为临床广泛应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近年来超声成像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的成果。超声成像从A-模式扫描、M-模式扫描、B-模式扫描发展为现今的多维、多模式、高信息量和超高分辨率的动态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四维超声、声学造影、弹性超声、介入超声、高强度聚焦超声等多种技术的不断研发,扩展了超声影像学的临床应用范围,在临床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Elsevier出版的Diagnostic Ultrasound(5TH EDITION)在第四版基础上做了重大修订,纳入了超声成像最新的进展,同时更新了基础内容,为不同背景和经验的读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书既可以作为入门的专业书籍,也可以作为专业的参考书。
泌尿系和腹膜后分册主要包括了泌尿系统、前列腺、睾丸、腹膜后、肾上腺等系统和器官,既有基础解剖学,又有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分型及超声诊断特点,同时兼顾超声新技术诸如声学造影、弹性超声等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除了诊断超声外,本分册也详细介绍了介入超声有关内容。相信此分册能够为广大超声从业者及相关学科同人提供帮助。
本分册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梁萍教授主持下,由来自全国多家医院的中青年超声专家翻译而成。译者们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具备一流的超声诊断教学能力、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及缜密的科研思路。经过译者的反复斟酌修改,交互式互审成稿,并邀请多名超声专业研究生及超声医师参与校对吸修改,力求与临床工作需求紧密结合。期待本书出版后,能成为广大超声专业研究生、超声诊断医师及各专科医师和进修生广泛使用的参考书,能够陪伴他们的职业成长,高质量地完成学业,为将来更好地开展实践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最终让社会与民众从中受益!
本书的编译得到了多方支持和帮助,各位译者对本书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今超声技术发展迅速,内容繁多,本书内容难免尚有一些争议或未达成共识的部分。同时,由于译者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加之编写时间紧张,本书可能存在不足之处,欢迎超声界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后续进一步完善。
[美]卡罗尔·M.鲁马克(Carol M.Rumack),医学博士,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委员,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放射学和儿科学教授,在科罗拉多大学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高危新生儿超声检查,尤其是在新生儿颅脑方面,发表大量论文并进行广泛宣讲。曾任Ultrasound Commission、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及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Women Radiologists主席;现任American Institute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和Society of Radiologists in Ultrasound委员。和丈夫Barry有两个孩子,分别是Becky和Marc,还有五个孙辈。
[美]黛博拉·莱文(Dehorah Levine),医学博士,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委员,波士顿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及哈佛医学院影像学教授。主要临床工作内容及研究领域为产科和妇科影像学。曾任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副主席;现任Society of Radiologists in Ultrasound委员(2016-2017年任主席),波士顿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放射科学术事务副主席,超声联合主任和妇产超声主任。和丈夫Alex有两个孩子,分别是Becky和Julie。
梁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超声及介入超声科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社会任职】
现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介入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超声医学及生物学联合会理事。
【专业特长】
擅长腹部、浅表脏器疑难疾病的超声诊断,尤其是多脏器实体肿瘤的微创介入诊疗和热消融治疗;开创了微波消融治疗多脏器实体肿瘤和多模影像导航机器人穿刺等新方法。
【工作经历】
1986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至今一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从事超声及介入超声诊疗工作。
【学术成果】
作为主编编写中英文专著6部;以di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04篇;制定国内外指南18部;承担“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重大仪器项目等国家级课题20余项;获国内外发明专利11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8项;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共80余名。
张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终身教授,现任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社会任职】
现任亚太超声心动图协会副主席,中国超声心动图学会主席,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脏学会名誉会长等;担任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副总编辑,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等SCI收录杂志国际编委;担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等国内10余个杂志的副总编辑或编委。
【专业特长】
超声多普勒和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工作经历】
1976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医学院(现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1981年硕士毕业于山东医学院,1985年博士毕业于挪威奥斯陆大学(University of Oslo)。1981年至今,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工作。
【学术成果】
作为主编编写专著13部,参编专著33部。迄今发表SCI收录论文500余篇,被引用12200余次,H指数61,8次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4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和三等奖40项。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di一、第二层次入选者,全国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华医学会“终身成就奖”、首届中国医师奖、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等荣誉奖励20余项。
姜玉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
【社会任职】
第十二、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第五、第六、第九届主任委员,国际妇产超声学会中国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总编辑。
【专业特长】
擅长乳腺超声、甲状腺超声、血管与妇产科超声、超声造影等。
【工作经历】
1983-1991年,任职于北京协和医院;1991-1993年,任职于美国杰斐逊医院;1994年至今,任职于北京协和医院。
【学术成果】
主编多部超声医学专著及教材。承担国家“九五”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等多项课题。获中华医学科技奖4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华夏医学科技奖2项;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医德标兵、中国医师奖等荣誉。
李建初,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
【社会任职】
现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超声医学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市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等。
【专业特长】
从事腹部、血管、浅表器官和妇产科超声工作近30年,尤其擅长腹部血管、颈部血管和周围血管领域的疑难杂症超声诊断工作;长期致力于肾动脉狭窄的超声研究,始终工作在临床第一线。
【工作经历】
自1993年开始,历任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
【学术成果】
主持国家和北京市基金课题7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专著6部,作为副主编出版专著8部;牵头5项多中心临床研究。
郑元义,特聘教授,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社会任职】
现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腹部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肌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分子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上海市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特长】
肌骨超声诊断,脑及周围神经超声诊断与治疗。
【工作经历】
1998年7月至2016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超声科副主任;2016年3月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工作,历任超声医学科副主任、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医院副院长。
【学术成果】
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基金项目1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10余篇,成果转化5项;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树兰医学奖青年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三届“中国健康长寿创新大赛”优秀奖等奖项17项;担任“神经的物理调控与影像监控技术研究”上海市教委重点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zhuo越创新中心骨干”等人才支持计划。
第一章 肾脏和尿路
第二章 前列腺和经直肠超声
第三章 肾上腺
第四章 腹膜后
第五章 腹股沟及前腹壁疝动态超声检查
第六章 腹膜
第七章 阴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