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从心理学角度解决年轻人人生困惑的书。
作者韩卓是北师大心理学教授、博导。书中从闺蜜的视角,通过写信的方式,以心理学为依据,来解决年轻人在生活中常见的困惑和烦恼,如爱情、亲密关系、原生家庭、自我成长等。全书包括33个话题,关于人际关系中的困境、关于成长、关于爱情。
通过这本书,韩卓老师希望每个人都能接纳自己,关爱自己,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把爱自己变成一种习惯
孟非
韩卓邀我给她的第一本书写序,我没有犹豫。
原因也很简单,这本书我可以算是策划人。
去年某天,看了本国外心理学著作,有些失望,跟韩卓吐槽,激起她写书的愿望,她说定要写出本好看的心理学书送给我。本书下印之前,我也因此没有悬念地成为第一位读者。书里写到的很多问题,我都不陌生,想必这些问题也困扰着现在的很多年轻人。
三十年前,还在学校那会儿,我读了人生中第一本心理学著作,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阿老师和韩老师一样,都是博士、教授,属于心理学专家。看阿老师的书,感觉是在上专业课,有种一边看书一边备考的感觉。而看韩老师的书,就松快了许多,更像是听好友娓娓而谈。002
这也是韩卓比较神奇的地方,作为正儿八经的留美心理学博士、北师大心理学教授,看她的文字,听她说话,完全没有专家那味儿,只觉得是跟哥们儿、姐们儿聊天。
两年前我俩第一次聊天,就有这种感觉。当时我们要一起录一档节目,韩卓是节目特邀的心理学家。第一次网友见面,是在南京机场旁的录播间。韩卓是小我若干岁(具体数字应她要求就不透露了)的大连姑娘,我们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因为她当时在B_站开始做心理学科普了,我就给她推荐了我在B_站配音的动物版非诚勿扰《求偶游戏》。谁知这实诚姑娘录完当天的节目,一宿没睡,追完了全集。为了回馈粉丝,她再来南京时,我们把酒言欢。韩卓给我的印象,就是特别真实敞亮,充满激情又不失松弛感。她完全不会绷着,也不是象牙塔里不问世事的专家学者。我跟韩卓说,我还真没见过你这样的大学教授。
有时候我们从早上8_点录节目到半夜。我俩在节目现场聊嗨了,把话题延展得很开,感觉很多观点都擦出了晶莹的火花,她也经常被我逗得笑得合不拢嘴,开心得像个无忧无虑的孩子。韩老师第一次让我觉得,心理学教授跟大众之间的距离,其实并不像大家以为的那样遥远。她虽然是教授,但不爱说教,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也还是一位邻家女孩。
后来我们录了很多期节目,最近一看,总播放量超过3_._6_亿了,看来我俩一起合作的运气不错。希望我来作序,她来写信的这本书能惠及更多读者。正如她总跟我念叨的那样,积极地改变世界,哪怕只是一点点。
除情绪和心理健康外,韩卓也做亲密关系和原生家庭的研究,她说在国外读博时,经常在酝酿实验设计和撰写论文时看《非诚勿扰》来减压和启发灵感,她跟我说了很多从节目中得到的启发。
亲密关系和原生家庭都是心理学重点研究的领域,也是影响我们生活幸福指数的决定性因素。处理好和身边几个最亲近的人的关系,再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是人生快乐幸福的基础。
如今大家常把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挂在嘴边,同时又觉得专门去找心理医生大费周章,有畏难情绪。其实在身边有一位好的闺蜜,可能就可以给你最贴心的心灵疗愈,何况这位闺蜜还是一位心理学教授。
我有一位研究传播学的朋友张红军教授,曾把心理状况好的人特点概括为: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能认识和激励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
这些很符合韩卓的特点,也是她在这本书中希望传递给大家的。
很多人回忆起青春岁月,都觉得特别纯真、美好,但其实人的年轻时光也很残酷,有时候,一个岔路口就决定了接下来全部的人生。我在年少时也经历过不少至暗时刻,好在都平稳度过,自认为还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所有经历,也让我明白一个重要的原则:永远不要对别人抱有过高的期许,哪怕是自己的父004
母,凡事要靠自己,尽力而为,但随遇而安。当然,前提是你首先要认可自己,喜欢自己。
借用这本书里的一句话结尾,希望你能开始把爱自己变成一种习惯。
2023年8月于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