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思维和科技论文写作是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创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对于每个大学生、研究生以及科技工作者来说,都是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和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介绍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过程中的创新思维与方法以及科技论文写作的规范与要求。主要包括:科技研究的分类、选题,文献资料的阅读,科技研究的职业道德规范,科技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创新思维,科技试验方法,科技论文的特点与结构,科技论文的写作与要求,图表的设计与其他写作技术问题,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科技写作的其他形式等。同时,也介绍了科技成果的体现形式与评价方法。
《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高等院校理工类本科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硕士研究生公共选修课教材,还可作为科技工作者学习和写作时的参考书籍。
创新工作是创新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和分析方法渗透在创新成果总结和科技作品的写作过程中,这是一个不断升华和凝练的过程。了解和掌握创新思维、分析方法和论著写作等基本知识应是大学生、研究生所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几十年来的科研和教学实践证明,将创新思维、分析方法和论著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教学,是合理而成功的。
本书第1版于2004年出版后,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9年第2版出版以来,更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本书作为素质教育的教材。
由于国内的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的写作大多需要英文题目和摘要,而且用英文写作的机会和在国外发表的论文数量日益增多,所以本书第3版修订的重点是更新第8章“科技论文中的英文写作”的内容。另外,书中出现的外国人名都补充了英文名字,以方便读者上网检索有关资料。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编者结合教材内容精心制作了PPT电子课件,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收集典型实例,对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本书的编写和出版是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任务之一。本次的编写和修订工作由江苏大学戴起勋教授和袁志钟副教授负责。袁志钟副教授编写和修订了第3、4、8、9、10章,其余各章由戴起勋教授编写和修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文献资料,主要参考文献已列于书后。在此谨向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本书由南京大学鞠烷先教授、江苏科技大学孙振国教授和江苏大学姚冠新教授主审;江苏大学赵玉涛教授、周志平教授对第1、2版教材的出版作出了贡献;邵红红教授、王雷刚教授等对本书的内容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第3版虽然是编者在几十年教学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对第1、2版的修改、补充而成的,但仍会存在一些不足,在此恳请广大读者指正。
编著者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科技研究概述
1.1科技研究的定义、基本类型与特点
1.1.1科技研究的定义
1.1.2科技研究的基本类型
1.1.3科技研究的特点
1.2科技研究的流程
1.2.1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
1.2.2技术研究的一般流程
1.3科技研究选题与创新
1.3.1科技研究选题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
1.3.2科技研究选题的基本原则
1.4科技研究选题的基本来源
1.5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消化
1.5.1文献检索的目的和意义
1.5.2文献检索的方法和原则
1.5.3文献资料的阅读与消化
1.6研究计划的制订
1.7科技人员的哲学与伦理思想
1.7.1现代科研人员需要的哲学素养
1.7.2科技人员的道德心理基础和行为准则
1.7.3科技研究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2章 科技研究的基本方法
2.1科技研究方法概述
2.2归纳法与演绎法
2.2.1归纳法
2.2.2演绎法
2.3分析法与综合法
2.3.1分析法的作用与特点
2.3.2综合法的作用与特点
2.4类比法与移植法
2.4.1类比法的作用与局限性
2.4.2移植法的特点与作用
2.5数学方法与模型化方法
2.5.1数学方法及其应用
2.5.2模型化方法
2.6系统方法
2.6.1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
2.6.2系统方法的基本步骤
2.6.3系统方法在科技研究创新中的作用
2.7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2.7.1科学假说的特点和作用
2.7.2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与结构要素
2.8原型启发法与仿生法
第3章 科技研究的创新思维
3.1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
3.2创新思维的体现形式
3.2.1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3.2.2直觉与灵感
3.2.3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
3.2.4求异思维
3.2.5模型化思维
3.3 机遇与创新
3.3.1科技创新中机遇的特点
3.3.2机遇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3.3.3要善于抓住机遇
第4章 科技研究的试验与要求
4.1试验的基本特点和类型
4.1.1试验的基本特点
4.1.2试验的基本类型
4.2设计试验的基本要求
4.3试验与数据处理
4.3.1试验数据的测试
4.3.2试验数据的处理
4.3.3试验数据的误差与分析
第5章 科技论文的特点与构成
5.1科技论文的分类
5.2科技论文发表的意义与科技论文的特点
5.3科技论文的构成
第6章 科技论文的写作
6.1科技论文的前置部分
6.1.1题名
6.1.2摘要和关键词
6.2科技论文的主体部分
6.2.1引言
6.2.2正文
6.2.3结论与致谢
6.2.4参考文献
6.2.5附录
6.3学术论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6.3.1学术论证的基本原则
6.3.2学术论证的逻辑方法
6.4学位论文的写作要求
6.4.1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6.4.2学位论文的写作要求
6.4.3学位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6.5科技论文的起草与修改
6.5.1科技论文的起草
6.5.2科技论文的修改与投稿
第7章 科技论文的图表设计
7.1插图的合理设计
7.1.1插图的特点与种类
7.1.2曲线图的规范表达
7.1.3插图设计的其他要求
7.2表格的合理设计
7.2.1表格设计的一般原则
7.2.2三线表的规范表达
7.2.3三线表设计的其他要求
7.3科技论文中的其他技术问题
第8章 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
8.1英文科技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
8.2英文科技论文的题目
8.3英文科技论文的摘要及关键词
8.3.1英文摘要的结构形式
8.3.2英文摘要的精简方法
8.3.3英文摘要中的动词
8.3.4国内外论文摘要实例分析
8.3.5英文科技论文的关键词
8.4英文科技论文的正文
8.5英文科技论文的总体写作方法
8.6英文科技论文的其他附属文件
8.6.1Cover Letter
8.6.2Prime Novelty Statement
8.6.3图片
8.7英文科技论文的网上在线投稿
8.8英文科技期刊中其他类型的文章
8.9英文科技论文的总体要求
第9章 其他科技作品的写作与表达
9.1科技小论文的写作
9.1.1科技小论文的特点与意义
9.1.2科技小论文的种类
9.1.3科技小论文的写作要求
9.2科技研究报告的写作
9.2.1科技研究报告的特点与作用
9.2.2科技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
9.3科技演讲和学位论文答辩
第10章 科技成果的体现与评价
10.1科技成果的价值与体现形式
10.1.1科技成果的价值
10.1.2科技成果的体现形式
10.2科技成果的评价
10.2.1科技成果评价的方式与特点
10.2.2科技成果评价方式的选择
10.2.3科技论文的评价
习题与思考题
附录历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获奖名录
参考文献
1.7科技人员的哲学与伦理思想
1.7.1现代科研人员需要的哲学素养
1.7.1.1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自从现代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就成为人们不断谈论的热门话题。科学虽然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但实证科学只能对事物的表面现象作经验或理性的描述,而不能达到事物的真理。哲学是凌驾于一切专门学科之上,同时又包括一切科学真理的“科学的科学”。所以,科学离不开哲学。人类实践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哲学的变革,已经使科学和哲学的联系发生了许多改变。原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在《院士思维》一书的序言中指出:“大凡在近现代科学上能独树一帜、在理论上有重大发现、在技术上有划时代发明创造的卓越科学家和发明家,往往都十分重视在哲理思维引导下的科学思维,并在科技方法论上显示了新颖独特的风格。”科学的思维就是哲理的思维。
现代哲学与科学之间存在着多种复杂联系。这种联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哲学与科学之问是一种总体与部分的关系
哲学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世界观的理论,但这个“世界”内在地包含着人并展现为人的实践、认识和价值活动关系的属人世界。哲学应该是关于人与世界矛盾关系的理论学说,是关于世界的观念和关于人的观念的统一,所以它既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则有所不同。现代科学的发展虽然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就其担负的责任而言,它在本质上主要在于揭示客体对象(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自身的本质、规律、结构和功能等,而不是全面地说明人与世界的矛盾关系。在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中,科学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艺术、道德、法律、宗教等其他方式。因此,科学只是人与世界矛盾关系中的一个方面、一种理想、一个具体的组成部分。
2.现代哲学与科学之间是一种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显然,哲学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与科学最明显的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