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斋闲览:吴小如八十后随笔》大部分是作者八十至九十岁间的作品,以及一部分八十岁前未入集的文章。《莎斋闲览:吴小如八十后随笔》文章短小精悍,人书俱老,炉火纯青。想探寻作者晚年思想和学术的人,这是一部不可或缺的佳构。
吴小如,一九二二年九月八日生于哈尔滨,原名吴同宝,号莎斋,曾用笔名少若,祖籍安徽泾县茂林。北京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学者、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教育家、戏曲评论家,书法造诣堪称大家。是教育家、著名书法家、诗人吴玉如先生长子。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先后考入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最后毕业于北大中文系。任教于天津津沽大学、燕京大学,一九五二年开始执教北京大学,一九九一年退休。主要著作有《读书丛札》、《莎斋笔记》、《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吴小如戏曲文录》、《今昔文存》、《读书拊掌录》、《心影萍踪》等。译有《巴尔扎克传》。
自序
卷一
白化文著《承泽副墨》
——《莎斋闲览》之一
方彪著《镖行述史》
——《莎斋闲览》之二
《中国学生作文年选·名师评点大全》
——《莎斋闲览》之三
彭国忠著《元祐词坛研究》
——《莎斋闲览》之四
檀作文著《朱熹诗经学研究》序
一——《莎斋闲览》之五
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
——莎斋闲览之六
林庚先生著《西游记漫话》
——莎斋闲览之七
陈子善著《发现的愉悦》
——莎斋闲览之八
孙养侬著《谈余叔岩》
——莎斋闲览之九
蔡东藩著《历朝通俗演义》
——莎斋闲览之十
读《论诸葛亮》
——《周一良集》札记之一
治史宜通“小学”
——《周一良集》札记之二
读《魏收之史学》
——《周一良集》札记之三
我和《十二史札记》
——《周一良集》札记之四
读《钻石婚杂忆》
——《周一良集》札记之五
《郊叟曝言》
——周一良先生的最后一本自选集
卷二
《俞平伯全集》出版志庆
读严中《俞平伯与周汝昌》书后
《中华活页文选》活了
祝贺《古典文学知识》出版百期
《文史知识》二百期志庆
《文史知识》二十年
品书宜读《书品》
——评《书品》季刊
……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中国学生作文年选·名师评点大全》
——《莎斋闲览》之三
这部《作文年选》(原名《作文年鉴》)经山西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已经陆续出了好几册(每年一册)。他们的意愿是:通过我国中、小学的作文改革以提高在校生的写作水平,引导学生从主观上自发地有兴趣地去写作,并从客观上体察到现实生活中有东西可写。这个选本累积几年,再精选出一册来,即所谓《名师评点大全》。这一出发点是好的,而且确也收到很大成效。出版社责编同志嘱我写篇文章作为今后此书的“前言”。我在披诵之后,确实也想发表点滴浅见。但这只能叫作“读后感”,如名之日“前言”,似乎有点勉强。姑且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再说。窃以为如被出版社采用,还不如作为“附录”更恰当些。
尽管这个选本中的文章历年都不乏精彩之作,但从全国中、小学的数量来看,毕竟还只是极少数优秀学生的成果。到目前为止,在全国仍有数不胜数的中、小学生怕动笔作文,甚至不知应该怎样应付作文。原因很复杂,是多方面的,不能只怪学生一方面。如果说学生怕作文或不会作文是由于青少年朋友观察生活不够,思考问题不够;那么我想说,从当前实际现状来看,进入新世纪的中学生要比我读中学时那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成熟多了。他们敢想敢说的精神状态也比我们这一代人十几岁时要强得多,生活阅历也不比我们那时少。可见现在的多数青少年朋友并非不善于观察和思考。据我本人不全面的调查,学生们的苦恼乃在于不善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闻。即使有时进出一片思想火花或某些独到见解,却不善于把它们组织成完整而系统的理念。这就要靠老师的循循善诱。从书中诸篇文章具体评点的内容看,请恕直言,我感到其中一部分眉批和总评不够理想。它们有的不免空泛,有的有褒无贬,有的未切中要害,有的只是点到而已,没有把老师本人的意见阐发深透。我以为,语文老师想把作文课教好,首先自己必须能写一手好文章。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我当过几年国文教师,每逢命题作文,除了对名家名篇进行导读之外,有时自己也试作一篇,给学生“示范”(当年俞平伯先生在清华大学中文系讲“词选”,就写过《词课示例》,通过自己创作的词教学生怎样填词;记得我本人有一次从何其芳先生的《画梦录》中选出一篇散文让初中学生读,我也用同样的题目试作了一篇,然后让学生各依此题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