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汉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被称为镇国之宝,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权威译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张景译注。精美插图最能融合文学性和艺术性的插图作品,图文并茂,营造最佳阅读体验。权威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一个中央级的出版社,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出版社之一,独家出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又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指定和推荐了具体的课外读物书目。从推荐书目可以看出,“课程标准”把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尤其是中外名著的阅读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一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认为自己的语文能力70%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多读课外书可以提高语文能力,这是所有人特别是语文能力较好的
国家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又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指定和推荐了具体的课外读物书目。从推荐书目可以看出,“课程标准”把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尤其是中外名著的阅读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一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认为自己的语文能力70%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多读课外书可以提高语文能力,这是所有人特别是语文能力较好的人的共同体会。而中外名著则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因为中外名著是人类数千年的文化积累与文明传承,这些经过历史的积淀与检验的文化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
基于以上考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凭借自身教育研究资源,组织了一批学者和专家,包括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语文教育研究者、特级教师等,根据“课程标准”推荐书目,并吸收了一些权威学者最新的青少年阅读研究成果和阅读书目的推荐意见,精心编撰了这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本套丛书经过周到的考量和严格的筛选,最终选定了包含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中国古典名著、历史读物、科普科幻作品等各种类别的必读书目。
本套丛书是专门为广大中小学生倾力打造的经典读物,版本完善,内容准确,体例设置科学实用。丛书中的外国文学名著均为全译本,我们选用了著名翻译家的译本,并编排了大量的由国外绘画大师绘制的精美原版插图,其中大部分插图都是首次在国内图书中呈现。针对中国古典名著、国学类图书,我们邀请了包括蔡义江、张景、马东瑶等在内的众多学者和专家,由他们负责编写和把关,以确保此类图书的权威性与专业性。
丛书通过“导读”“旁批”“要点评析”“考点精选”等栏目,对名著的精髓部分、重点、难点、考点,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与指导,帮助学生有效积累文学知识,掌握阅读方法,借鉴写作技巧,切实提高语文素养。我们还针对其中思想内涵较深的作品,组织原书的著译者和相关学者、专家编写了权威、专业的点评,通过对作品重点篇章、重要段落、内容要点、精彩语句的批注和评析,实现了对作品全面、深入的剖析与解读,使读者能够轻松领悟名著精髓,充分理解名著内涵,真正读懂名著、读活名著。
我们希望通过本套丛书的出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其阅读品位。希望广大中小学生把本套丛书当成良师益友,与名著同行,在阅读中成长。
李观政
2014年6月于北京
作者简介
孙武(约前545—前470),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译注者简介
张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已出版《南华真经精义》《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抱朴子外篇》。先后发表《论“阳生阴杀”哲学理论与“刑措”政治理想的矛盾》《关于<逍遥游>的几个疑难问题》《<木实繁>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庄子>“之”证明庄子非楚人》等多篇论文。
导读
始计第一
作战第二
谋攻第三
军形第四
兵势第五
虚实第六
军争第七
九变第八
行军第九
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间第十三
始计第一
【题解】
《始计》又作“计篇”。始计,即“战争伊始、校之以计”的意思,指发动战争之前,要首先善于对战争进行全面、仔细的谋划。本章主要讲国家要想更好地用兵打仗,君臣必须先在庙堂之上,分析各种能够左右战争胜负的因素,比较敌我双方的各项优劣条件,制定出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孙武认为,通过战争前的周密筹划,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住战争的胜负,强调“计先于战”的重要性。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释】
"兵:本义为兵器。后多指与军事有关的事物,如兵士、军队、战争等等。这里代指战争。#地:地方;所在之处。$存亡之道: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关键问题。道,原则;方法。%察:观察;考察。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百姓生死的关键之处,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重大问题,不能不认真地对它进行考察啊。
【解析】
自人类出现以后,争斗,乃至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因此先秦人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兵戎与祭祀,是国家的两件首要大事。春秋时期,王权旁落,社会失序,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互相兼并,战争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在本篇中,孙武开宗明义地指出,战争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需要认真考察,谨慎对待。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注释】
经之以五事:考虑到影响战争胜负的五种因素。经,度量;考虑。五事,影响战争胜负的五种因素,即下文所提到的道、天、地、将、法,也就是指政治(实际也即“人和”的问题)、天时、地利、良将、明法五种因素。#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对七种情况加以比较分析,探求胜负的真实情况。校,比较;分析。之,代指战争。计,指下文说的“七计”。也即下文提到的“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七种情况。索,研究;探索。情,真实情况。道:大道;原则。这里具体指治理国家的原则及其政治状况。%上:君主。同意:一心一意;同心同德。&阴阳:这是古代常用的一对概念,代指相互对立的事物,如天地、生杀、秋冬、寒暑、男女等等,这里具体指昼夜、阴晴等天气情况。时制:四季交替。时,四时;四季。制,节度。这里引申为交替。'险:险要。易:平坦。死:死地。指军队所处的极为不利的地形。生:生地。指军队所处的有利地形。(曲制:部队编制。曲,部曲。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官道:将领管理兵士的办法。道,办法。主用:主管军队后勤物资的管理制度。主,主管;掌管。
【译文】
因此需要考虑到影响战争胜负的五种因素,对七种情况也要加以比较分析,以探求其中的真实情况:第一种因素是政治,第二种因素是天时,第三种因素是地利,第四种因素是将才,第五种因素是军制。所谓的政治,就是要让百姓与君主同心同德,能够使百姓与君主同死,也能够使百姓与君主同生,而不畏惧任何危险;所谓的天时,指天气的昼夜变化、寒暑交替、四时运行等等;所谓的地利,指征途的远近、地形的险要与平坦、战场的开阔与狭窄、军队所处地势的有利与不利等等;所谓的将才,是指将领的足智多谋、赏罚有信、仁爱下属、勇敢果断、执法严明;所谓的军制,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管理方法、后勤供应。所有这五种因素,作为将领不能不加以详细了解,了解这五种因素就能够胜利,不了解这五种因素就会失败。除此之外,还要对敌我双方的七种情况加以比较分析,以探求其中的真实情况,这七种情况是:哪一方的君主更贤明?哪一方的将领更有军事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多的天时地利?哪一方能够令行禁止?哪一方的军队更为强大?哪一方的兵士更加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更加公正严明?我就是根据这些情况来判断出谁胜谁负的。
【解析】
战争牵涉到人事与自然的各个方面,因此,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有多种原因,孙武将其概括为“道、天、地、将、法”五种因素,其中包括了一个国家的政治情况,是否能够使上下同心同德等事项;将领还要关注气候的变化情况,把握好寒暑四时的交替规律;要通晓战场的地理环境,便于攻城掠地;要培养出优秀的将士,重视军队的训练;要严明法度,整肃军纪。如此等等。
五种因素以“道”为首,所谓的“道”,就是通过政治手段,以达到上下团结、君民一心的目的。这实际上也就是孟子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孙武在强调做到“人和”的基础上,借助“天时”“地利”等外部条件,辅以“选将”“明法”,方可用兵出征。接着,本段又举出七种情况,作为判断战争胜负的基本依据,这七种情况被称为“七计”,是对“五事”的具体阐释。孙武认为,通过对敌我双方的七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比双方的优劣条件,基本上就能够判断出战争的胜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