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49 元
丛书名: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
- 作者:谢宁
- 出版时间:2014/6/1
- ISBN:9787513217903
-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R2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谢宁编著的《中医药学基础(供中药学药学护理 学医学心理学等专业用第9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 划教材)》本着简明、准确、实用的原则,结合多年 的教学、临床体会,对教材的体例和内容进行了适当 的调整和增减,力求使本教材达到科学性、系统性和 完整性的要求,使学习者对中医药的基本理论有较为 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绪论第一篇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绪论第一篇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腑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气血津液 第一节 气 第二节 血 第三节 津液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和生理功能 第二节 十二经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五章 体质 第一节 体质学说概念 第二节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第六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发病 第三节 病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第一节 预防 第二节 治则第二篇 诊断学 第八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第二节 闻诊 第三节 问诊 第四节 切诊 第九章 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第二节 气血津液病辨证 第三节 脏腑辨证 第四节 其他辨证方法第三篇 中药学 第十章 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 第十一章 中药的采制 第一节 产地与采集 第二节 炮制与制剂 第十二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五味 第二节 升降浮沉 第三节 归经 第四节 毒性 第十三章 中药的应用 第一节 配伍 第二节 用药禁忌 第三节 用量与用法 第十四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第十五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第五节 清虚热药 第十六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第二节 润下药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第十七章 祛风湿药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 第十八章 化湿药 第十九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第二节 利水通淋药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第二十章 温里药 第二十一章 理气药 第二十二章 消食药 第二十三章 驱虫药 第二十四章 止血药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第二十五章 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第四节 破血消瘕药 第二十六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 化痰药 第二节 止咳平喘药 第二十七章 安神药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第二十八章 平肝息风药 第一节 平肝潜阳药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第二十九章 开窍药 第三十章 补虚药 第一节 补气药 第二节 补阳药 第三节 补血药 第四节 补阴药 第三十一章 收涩药 第三十二章 涌吐药 第三十三章 外用药第四篇 方剂学基础 第三十四章 方剂学基本知识 第一节 方剂与治法 第二节 方剂的分类 第三节 方剂的组成 第四节 方剂的常用剂型 第三十五章 解表剂 第三十六章 泻下剂 第三十七章 和解剂 第三十八章 清热剂 第三十九章 温里剂 第四十章 补益剂 第四十一章 固涩剂 第四十二章 安神剂 第四十三章 开窍剂 第四十四章 理气剂 第四十五章 理血剂 第四十六章 治风剂 第四十七章 治燥剂 第四十八章 祛湿剂 第四十九章 祛痰剂 第五十章 消食剂 第五十一章 驱虫剂索引中药名笔画索引方剂名笔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