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机械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之一。全书以培养现代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机械系统方案创新设计能力为重点。全书内容分为五篇,第一篇:总论,第二篇:机构的组成和分析,第三篇:常用机构及其设计,第四篇: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第五篇:机械运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课程,是培养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联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桥梁,在学科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培养具有创造性机械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中占有核心地位。
华东理工大学2003年开始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机械原理课程经过10余年的课程建设,成为上海市精品课程。机械原理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效果显著、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本书的编写以现代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创新型、应用型机械类人才为对象,内容力求简洁、新颖、实用、利于教学。本书在重点阐述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同时,在选材上注重体现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注重理论推导过程的同时,加强了机构应用内容的介绍,在教学方法上,既采用概念清晰、方法步骤明确的图解法,又注重适应现代技术需求、易于采用计算机精确求解的解析法,以提高教学方法的选择性和学习的灵活性。
本书主要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本科各专业机械原理课程教材,教学计划适宜于课堂教学56学时左右,实验课6~8学时,课程设计1周。
本书是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原理精品课程建设小组在“十五”国家重点图书《机械原理》的基础上编写的第二版。全书由高志主编,章兰珠(1~4章)、高志(5~8章)、殷勇辉(9~12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课程,是培养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联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桥梁,在学科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培养具有创造性机械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中占有核心地位。
华东理工大学2003年开始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机械原理课程经过10余年的课程建设,成为上海市精品课程。机械原理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效果显著、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本书的编写以现代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创新型、应用型机械类人才为对象,内容力求简洁、新颖、实用、利于教学。本书在重点阐述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同时,在选材上注重体现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注重理论推导过程的同时,加强了机构应用内容的介绍,在教学方法上,既采用概念清晰、方法步骤明确的图解法,又注重适应现代技术需求、易于采用计算机精确求解的解析法,以提高教学方法的选择性和学习的灵活性。
本书主要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本科各专业机械原理课程教材,教学计划适宜于课堂教学56学时左右,实验课6~8学时,课程设计1周。
本书是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原理精品课程建设小组在“十五”国家重点图书《机械原理》的基础上编写的第二版。全书由高志主编,章兰珠(1~4章)、高志(5~8章)、殷勇辉(9~12章)分别负责相关章节的再版工作,最后由高志、殷勇辉、章兰珠共同对全书进行统一审核。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对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真诚希望同仁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4年10月
第一篇 总论
1 绪论
1.1 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
1.2 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研究内容及学习方法
1.3 机械原理学科发展及机械工业展望
思考题
第二篇 机构的组成和分析
2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
2.1 机构的组成
2.2 机构运动简图
2.3 机构的自由度及其计算
2.4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析
思考题与习题
3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篇 总论
1 绪论
1.1 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
1.2 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研究内容及学习方法
1.3 机械原理学科发展及机械工业展望
思考题
第二篇 机构的组成和分析
2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
2.1 机构的组成
2.2 机构运动简图
2.3 机构的自由度及其计算
2.4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析
思考题与习题
3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 速度瞬心法在平面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3.3 整体运动分析法在平面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3.4 杆组法在平面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3.5 典型题解析
思考题与习题
4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和机械效率
4.1 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4.2 作用在机构上的力
4.3 杆组法在平面连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中的应用
4.4 运动副中的摩擦和自锁
4.5 考虑摩擦时平面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4.6 机械的效率与自锁
4.7 典型题解析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篇 常用机构及其设计
5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5.1 连杆机构及其传动特点
5.2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
5.3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5.4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5.5 多杆机构的应用简介
思考题与习题
6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6.1 凸轮机构的应用与分类
6.2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
6.3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6.4 凸轮机构基本参数设计
思考题与习题
7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7.1 齿轮机构的应用、特点与分类
7.2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与齿轮的齿廓曲线
7.3 渐开线齿廓
7.4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
7.5 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尺寸计算
7.6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7.7 渐开线齿轮的加工
7.8 变位齿轮传动
7.9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7.10 蜗杆传动机构
7.11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7.12 典型题解析
思考题与习题
8 齿轮系及其设计
8.1 齿轮系及其分类
8.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8.3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8.4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8.5 轮系的功用
8.6 轮系的设计
8.7 其他行星传动简介
思考题与习题
9 其他常用机构
9.1 间歇运动机构
9.2 万向联轴节机构
9.3 螺旋机构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篇 机械系统的动力学
10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10.1 概述
10.2 机械系统运动方程的建立
10.3 机械系统运动方程式的求解
10.4 机械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思考题与习题
11 机械的平衡
11.1 机械平衡的目的、分类与方法
11.2 刚性转子平衡的原理与方法
11.3 刚性转子的平衡试验
11.4 平面机构的平衡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五篇 机械运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12 机械运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12.1 机械运动系统方案设计的内容
12.2 执行机构的功能原理设计
12.3 执行机构的运动规律设计
12.4 执行机构的型式设计
12.5 执行机构的运动协调设计
12.6 原动机的选择
12.7 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
12.8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评价
思考题与习题
附录 渐开线函数inva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