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精神核心的艺术,是对主体生命意义的持存,对人类自由精神的感悟,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护。艺术是人的艺术,而人是文化的人。中国艺术是中国文化写意达情的象征符号,是中国文化意识的凝聚,是自由生命之“道”的本体活动。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是中国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标志着传统中国艺术对现代人审美意识的重塑,而且也标志着现代人的开放性使中国艺术成为走向世界和进行文化对话的当代话语。在中国艺术的当代历史文化建构和创造性转型问题上,那种认为只有走向西方才是唯一出路,才是走向了现代文化的观点,早已不合时宜了。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世界各民族文化间的“共时性”文化抉择,置换成各种文化间的“历时性”追逐。西方文化较其他文化先一步迈人了现代社会,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发展模式连同其精神生产、价值观念、艺术趣味乃至人格心灵就成为唯一正确并值得夸耀的目标,更不意味着西方的今天就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明天。历史已经证明,文明的衰落对每一种文化都是一种永恒的威胁,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模式可以永远处于先进地位。
建筑是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也最耐久的一类,所以它所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更多面、也更重要……差不多所有的建筑物,无论是在水平方向上或垂直方向上,都有它的节奏和韵律。
对中国文化之“道”与“艺”的思考,代不乏人,但是艺海无边,难穷其境;而小道易求,大道难觌,只好借助语言,也许,“道”在“言”中。沉迷于“周行不殆”的道之动,确乎感到“惟恍惟惚”。《老子》使我悟着点“道”的精神,将其放在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和中国艺术的文化精神中去考察,更感到“艺”与“道”的关系紧密。就中国文化精神而言,哲学是诗学之魂,而诗学是哲学之灵。通过广义的文化诗学视域去看哲性诗学精神,进而在新世纪对中国文化逐渐加以世界化,确乎是一件有大文化意义的工作。
将艺术问题置入文化视野中加以探究,可使思路更灵活通透。文化是“人化”与“化人”。文化价值的主要功能是表达心灵境界和精神价值的追求,反映生命的时代本质特性和走向未来之境的可能性。当代文化艺术的定位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审视和选择的一种深化,在文化选择中不断提高选择主体——现代人的文化素质。文化之根系乎人,文化目的则是为了人——人自身的价值重建。
作为文化精神核心的艺术,是对主体生命意义的持存,对人类自由精神的感悟,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护。艺术是人的艺术,而人是文化的人。中国艺术是中国文化写意达情的象征符号,是中国文化意识的凝聚,是自由生命之“道”的本体活动。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是中国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标志着传统中国艺术对现代人审美意识的重塑,而且也标志着现代人的开放性使中国艺术成为走向世界和进行文化对话的当代话语。
在中国艺术的当代历史文化建构和创造性转型问题上,那种认为只有走向西方才是唯一出路,才是走向了现代文化的观点,早已不合时宜了。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世界各民族文化间的“共时性”文化抉择,置换成各种文化间的“历时性”追逐。西方文化较其他文化先一步迈人了现代社会,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发展模式连同其精神生产、价值观念、艺术趣味乃至人格心灵就成为唯一正确并值得夸耀的目标,更不意味着西方的今天就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明天。历史已经证明,文明的衰落对每一种文化都是一种永恒的威胁,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模式可以永远处于先进地位。
中国文化和艺术逐渐世界化正在成为可能。文化是不止息的精神生态创造过程,行进在新世纪的路途上,中西思想家和艺术家在互相对话和互相理解中获得全景性视界,并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任何一个民族再也不可能闭目塞听而无视其他文化形态的存在;任何一个民族再也不可能不从“他者”的文化语境去看待和反思自身的文化精神。因为,了解并理解他人是对自身了解和理解的一种深化。中西艺术文化和哲学美学都只能由自由精神的拓展和生命意识的弘扬这一文化内核层面上去反思自己的文化,发现自己并重新确证自己的文化身份,开启自己民族精神的新维度。
营造的意境——中国建筑与园林概述
自成体系的中国传统建筑
传统建筑十大类型
“世界园林之母”
古典园林四大类型
世界遗产家族中的中国建筑与园林
神秘王国——中国建筑历史与文化
建筑的序幕
商周遗韵
古代建筑的第一座高峰
佛教文化与魏晋南北朝建筑
大唐气象
绚丽多姿的宋元建筑
古代建筑的集成和鼎盛
“墙倒屋不塌”
古建筑的重要标记——斗拱
余音袅袅的群体布局
个性强烈的屋顶造型
建筑的等级特征
古建筑与风水
建筑的艺术风采
巧构奇筑——中国建筑个案赏析
南北长城展雄风
清代最早的宫殿建筑群
古都北京展示着华夏意象
虎踞龙盘南京城
神圣紫禁城
天人相接的伟构
曲阜“三孔”
丽江与平遥
慎终追远的建筑遗构
道教建筑之最
佛教建筑奇葩
古塔风采
石窟寺
都江堰
江南三大名楼
民居搜奇
长虹饮涧古桥美
中国最美的村镇
立体诗画——中国园林历史与文化
园林源起
时代的动荡和园林的大变
成熟期的隋唐园林
宋至清初园林的发展
盛极而衰的晚清园林
崇尚自然的园林体系
园林中的山和水
四季常新的园林植物
园林中的建筑
奇妙的借景
对景、隔景、框景及其他
园林艺术美
鬼斧神工——中国园林个案赏析
皇家园林巡礼
苏州四大名园
岭南四大园林
四大佛山园林景观
青城山的道观园林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漫游
人间天堂西子湖
宝贝园林罗布林卡
砖石之魂——建筑与园林中的文学遗产
饱含文化底蕴的文学艺术
苏州园林的砖刻
匾额与楹联
名山名楼与诗文
后记
从“囿”、“灵囿”等园林建筑雏形开始,中国古典园林在不断地发展着。从秦汉时期大量的山水宫苑,到魏晋寺庙园林的产生,再到唐宋写意山水园林的产生及其在明清时期的成熟,中国古典园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峰。魏晋时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形成民族大迁移、大融合的复杂局面。中原士族南渡,江南地区开始登上建筑艺术舞台。除了传统的宫殿建筑外,佛寺、佛塔和石窟开始大量出现,老庄思想盛行,文人退迹山林,中国园林获得了发展的契机。隋唐在长期动乱以后复归统一,尤其盛唐时代,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建筑取得了空前成就。这时,园林成为一个主要的建筑类型。到了明清时期,园林的发展则沿着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个方面向着精细化发展。可以说,古代造园者(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士大夫)的生命体验及其寄托的情怀都凝固在园林之中。
中国园林主要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种。两汉时以前者为主,其成就高于后者。唐宋以后私家园林的造园水平渐高。到了清代,皇家园林转而要向私家园林学习。事实上,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具有共通的艺术特质,但私家园林更多地体现了文人学士的审美心态,现存者以江南地区成就最高,风格清雅、手法精妙;皇家园林主要在华北发展,现存者以北京一带最为集中,规模庞大、风格华丽。
中国园林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人工与自然的对比,高度尊重自然,与自然协同。老子《道德经》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人上古的自然崇拜观念,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历代的园林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