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是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风险源识别与监控技术”的研究成果。《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论述了环境风险源分类、识别和分级的理论与技术方法;阐述了构建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指标体系与监控技术库的方法。阐明了基于信息采集技术、传输技术、数据库与网络架构技术的重点环境风险源动态监控技术;详述了将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技术应用在典型化工园区和典型区域的案例;介绍了环境风险管理的法律体系、行政体系、管理机制与管理原则等;展示了基于WebGIS的环境风险源识别软件系统、重点风险源动态监控系统的构架和功能。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能为我国环境风险源管理提供有益的指导,适用于从事环境风险管理和研究的政府管理人员、企业安全环境管理人员、研究人员等阅读,也可作为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第1章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技术发展趋势
“风险”一词的使用频率很高,各行各业及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都存在着风险。关于风险的定义有多种,有些定义很抽象,各领域对风险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主要的定义有“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不良结果或不期望事件发生的概率”等。在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中,还有学者将风险定义为“事故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程度”。
环境风险可理解为环境受危害的不确定程度以及事故发生后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目前环境风险较通用的定义(胡二邦,2009)为: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见式(1-1):
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C[危害/事故](1-1)
环境风险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生产及其他活动之中,而且表现方式纷繁复杂,从不同角度可作不同分类。例如,按风险源分类,可分为化学风险、物理风险以及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按承受风险的对象分类,可分为人群风险、设施风险和生态风险等;按风险源的危害大小分类,可分为重大风险源和一般风险源。环境风险具有以下内涵及特征。
1)风险源:导致风险发生的客体以及相关的因果条件。风险源既可以是人为的,也可以是自然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能量的。它的产生是随机的,具有相应概率,可以通过数学、物理、化学方法来计算、观测、分析。
2)风险行为:风险源释放的有毒有害物或能量流迅速进入环境,并可能由此导致一系列的人群中毒、火灾、爆炸等严重污染环境与破坏生态的行为,即风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