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45 元
丛书名:国家级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系列规划教材
- 作者:陈吉明编著
- 出版时间:2016/2/14 13:42:00
- ISBN:9787030449856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305
- 页码:320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01
- 开本:16开
本书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篇,共4章,主要介绍了创造学的基础知识及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第二部分为实务篇,共5章,主要从操作和训练的层面介绍了创造力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技法、创造性人才培养、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第三部分为附录,收录了经典的创造力测试试题、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重大发明发现、医学类的重大发明发现三个方面的资料。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第一篇创造学理论篇
第一章创造和创造学3
第一节人人都是创造之人3
一、创造的涵义3
二、人人都能创造5
第二节创造的主要表现形式7
一、创造的主要分类7
二、创造的主要表现形式9
第三节创造学研究内容与基本原理12
一、创造学的涵义12
二、创造学的基本原理12
三、创造学研究内容12
第四节创造学的诞生和发展13
一、创造学的萌芽期(20世纪30年代以前)13
二、创造学的诞生(20世纪30~50年代)15
三、创造学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15
思考与训练17
第二章创造力概述18
第一节创造力的涵义18
第二节创造力构成要素19
第三节创造力测评21
一、创造力测评的作用和注意的问题21
二、创造力测评的主要类型22
三、典型创造力测评工具24
第三章创造力开发28
第一节创造力的普遍性和可开发性28
一、创造力的普遍性(人人都能创造)28
二、创造力的可开发性30
三、影响创造力发挥的心理凶素31
第二节创造力开发的途径32
一、加强学习、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积累,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创造力32
二、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38
三、培养创造性人格,提升创造能力42
四、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创造能力的提高56
五、培养有准备的头脑抓住机遇,提高创造力59
思考与训练65
第四章创造性思维及其训练66
第一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66
一、思维概述一66
二、创造性思维的涵义69
三、创造性思维的品质70
四、创造性思维的过程73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式75
一、逻辑思维75
二、想象思维79
三、联想思维84
四、直觉思维87
五、灵感思维89
第三节创造性思维的方向95
一、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96
二、逆向思维101
三、侧向思维104
第四节思维障碍及克服107
一、思维定势107
二、思维定势表现形式及其克服108
思考与训练115
第五章创造技法及训练116
第一节创造技法概述116
一、创造技法概念及发展现状116
二、创造技法的分类119
第二节智力激励法122
一、技法简介122
二、智力激励法的原则123
三、智力激励法的要求124
四、智力激励法的实施过程126
五、智力激励法的派生类型131
第三节设问检查型创造技法133
一、奥斯本的检核表法133
二、5W2H法140
三、聪明12法142
第四节综摄法143
一、综摄法基本原则143
二、综摄法实施过程144
三、综摄法类比技巧146
第五节分析列举型技法154
一、特性列举法154
二、希望点列举法156
三、缺点列举法157
四、缺点逆用法162
第六节组合创造技法163
一、组合创造技法的概念163
二、组合的分析164
三、组合的分类164
四、焦点组合法168
第七节形态分析法170
一、形态分析法基本原理170
二、形态分析法实施步骤和运用要点171
三、应用实例173
思考与训练176
第六章TRIZ创造发明方法简介178
第一节TRIZ概述178
第二节技术系统的进化法则180
一、S曲线进化法则181
二、提高理想化法则182
三、子系统不均衡进化法则183
四、动态性进化法则183
五、向超系统进化法则184
六、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184
七、向微观系统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184
八、向自动化方向进化法则184
第三节矛盾矩阵及40条发明原理185
一、40条发明原理185
二、物理矛盾和技术矛盾189
三、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190
四、利用矛盾矩阵和发明原理进行创造发明192
五、物理矛盾及解决方法193
第四节物一场模型分析与76个标准解196
第五节创造性问题的解决算法(ARIZ法)201
思考与训练204
第二篇创新实践篇
第七章科学发现207
第一节科学发现的本质207
一、科学发现的类型和层次207
二、科学发现过程中的机遇207
三、科学家的类型208
第二节科学发现的过程和途径209
一、研究方向和课题的确定210
二、详尽地收集课题相关资料,并细心加工整理从中找出核心问题211
三、大胆提出假设211
四、小心验证假设213
五、科学地总结结论213
第三节如何成为一个高创造力的科学家213
一、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培养213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218
三、创造技能和创造技法的掌握219
四、独辟蹊径投入研究219
五、随时捕捉各种灵感和妙想221
六、创造环境的创设222
思考与训练223
第八章技术发明224
第一节技术发明的本质224
一、技术发明及其分类224
二、技术发明的动力和源泉226
三、成功发明家的特征227
第二节技术发明的一般过程229
一、选择发明课题229
二、构思技术方案230
三、验证方案的可行性230
四、样机(或样品)的制造233
第三节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发明家233
一、选择发明日标233
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234
三、创意和构想的现实化236
四、成功发明家的诀窍238
思考与训练240
第九章技术创新241
第一节技术创新本质241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特征24I
二、技术创新过程243
三、技术创新的模式243
四、技术创新的类型244
第二节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246
一、产品创新246
二、工艺创新252
思考与训练255
第十章专利知识256
第一节专利的概念258
一、专利概述258
二、专利权的客体与主体259
三、授予专利权的条件261
四、专利的申请与审批262
第二节专利文献264
一、专利文献概述264
二、专利文献类型268
三、专利文献检索268
思考与训练269
第十一章国家创新体系270
第一节国家创新体系及其系统结构270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产生和发展270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涵义271
三、国家创新体系特征272
第二节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274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结构274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及主要职能275
三、国家创新体系各要素实现功能耦合的基本条件278
四、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278
第三节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279
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79
二、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展——国家创新体系的“三大工程”281
第四节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协调问题及亟待解决的问题285
一、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协调问题285
二、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287
思考与训练290
附录-TRIZ的39个通用工程参数与矛盾矩阵表291
附录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及成果293
一、诺贝尔物理学奖历年得主名单(1901~2014年)293
二、诺贝尔化学奖历年得主名单(1901~2014年)298
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得主名单(1901~2014年)303
参考文献309
精彩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