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麦肯锡精英最重视的55个高效能沟通习惯
提起麦肯锡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因为它是全世界知名的咨询机构。相信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一个咨询机构培养出的很多人都会成为各个行业的精英?其实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来源于麦肯锡十分重视沟通习惯的培养。
本书以麦肯锡精英的55个高效能沟通习惯作为主线,阐述了沟通能力对于生活和商业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才能拥有像麦肯锡精英那样的沟通能力。希望每个读者都能够从本书中有所收获,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跟国际化精英学习并坚持常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和习惯,具备前所未有的特质。
▲从55个沟通习惯了解麦肯锡成功的本质,像麦肯锡人一样沟通与合作。 ▲让沟通成为打动人心的力量,成为获取他人信任的源泉。 ▲保持理智,真诚待人,认真观察,耐心倾听。
作为全世界著名的咨询机构,麦肯锡一直在商业中扮演着智库的角色,从成立到现在的90年里,麦肯锡的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的行业精英和商业偶像的名字,他们在麦肯锡时取得了无数的成就,在离开麦肯锡之后,又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一直以来,这些麦肯锡精英留给人们的都是两个印象:一个是足智多谋的咨询师,一个是举止得体的绅士。麦肯锡精英的足智多谋来自于他们的学识和经历,而他们的绅士风度则来自于他们的沟通习惯。 在麦肯锡,沟通被看作与思考和学习同样重要的事,还未培养新员工的商业技巧之前,对于他们沟通习惯的培养就已经提上了日程。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麦肯锡公司深知,对于商业人士而言,与人沟通的能力要比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对于麦肯锡人来说,经验的不足可以在实践中锻炼,知识储备的不足可以靠学习来弥补,但如果沟通能力不足,则很难获得他人的信任。一个不被信任的咨询顾问,在商业上会有什么前途呢? 同样的一句话,普通人说了别人不会有什么感觉,麦肯锡人却能把它说得打动人心;同样的一个理念,普通人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如何传递给他人,麦肯锡人却可以让他人瞬间了解;同样的一个人,普通人想要说服无从下手,麦肯锡人则能够很快获得他的信赖。决定这些不同的,就是麦肯锡人不同一般的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本身不会给我们创造什么直接的价值,也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额外的负担,但一旦拥有了它,我们却可以成为处处受人欢迎的人,让我们能够获得他人的信赖,让我们拥有社交场合难能可贵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让人们愿意走到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结交。 练习沟通的能力,培养有效沟通的技巧,这是麦肯锡新人进入公司的第一课,正是这样的课程让他们明白了合适的语言、合适的阐述、合适的神态动作和表情对于商业以及社交是多么的重要,也让他们掌握了商业领域强大的沟通技巧,无论多么固执、多么孤僻的人,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朋友,这都是因为他们强大的沟通能力。 拥有了这样的沟通能力,麦肯锡人不用为在社交场合该怎样去做而苦苦思索,因为得体已经成了他们的一种气质,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你可以想一想,你是不是曾经为想说服他人但不知道如何开口而苦恼?你是不是曾经因为不知该如何寻找话题而陷入尴尬?你是不是曾经因为开错了玩笑而陷入窘境?你是不是曾经因为不会组织语言而错过机会?你是不是曾经让你想要结识的人从你身边溜走,只是因为你不懂得如何与他们沟通?你是不是曾经羡慕那些诙谐风趣、谈笑风生的人?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本书是值得你细读的。在这本书中,我们将以麦肯锡精英们的55个沟通习惯作为主线,向你阐述沟通能力对于生活和商业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才能拥有像麦肯锡精英那样的沟通能力。希望每个读者都能够从本书中得到想要的收获,成为一个能与人沟通、善于与人沟通的人。
欧阳宇倩,管理咨询师,资深管理顾问,曾就职于麦肯锡中国研究院,后一直从事咨询相关工作,曾为众多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是名副其实的“企业管理医生”。
第一章 让沟通直接有效—保持理智的习惯
习惯1 确定沟通要解决什么问题 习惯2 确定要得到对方何种反应 习惯3 有效沟通的三原则 习惯4 结论先行,按次序表达 习惯5 组织好信息再表达 习惯6 让沟通成为一种艺术 习惯7 导致沟通不畅的原因 习惯8 认识对沟通的误解 第二章 沟通是真心的交换—真诚的习惯 习惯9 学会尊重才能学会沟通 习惯10 想要别人理解,先去理解别人 习惯11 有一种魅力叫微笑 习惯12 友善,才能拥有人气 习惯13 做一个有人情味的人 习惯14 亲和力是无形的魅力 习惯15 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第三章 沟通更具针对性—观察对方的习惯 习惯16 辨别不同类型的沟通对象 习惯17 根据说话特点判断个性 习惯18 谈话者惯用的肢体语言 习惯19 嘴部动作反映对方的情绪 习惯20 分辨多种多样的笑声 习惯21 了解不同的音色 习惯22 运用好眼神交流 习惯23 赞美对方不易为人知的优点 第四章 做好征询与倾听—“倾听者”的习惯 习惯24 问题越具体,沟通就越有效 习惯25 重复对方的话 习惯26 倾听的伟大力量 习惯27 做聪明的倾听者 习惯28 让对方把话说完 习惯29 倾听对方的话外之意 习惯30 谈论对方感兴趣的事情 习惯31 安慰的话语,想一想再说 第五章 让言语更具说服力—“说客”的习惯 习惯32 让拒绝听起来像肯定 习惯33 姿势要低,语言要巧 习惯34 不要把意见硬塞给别人 习惯35 从侧面暗示说服对象 习惯36 让绝望感帮助人做决定 习惯37 运用对比的技巧说服他人 习惯38 寻找对方感兴趣的切入点 习惯39 友善的声调和动人的表情 第六章 有趣的谈话者—幽默的习惯 习惯40 戏剧化你的表达方式 习惯41 幽默是机智思维的体现 习惯42 用幽默掌握沟通的主动权 习惯43 幽默谈吐的语言技巧 习惯44 自然流露出你的幽默 习惯45 消除彼此间距离感的俏皮话 习惯46 幽默的语言来自于哪里 习惯47 拿自己开开玩笑 第七章 良好技巧促进沟通—化解分歧的习惯 习惯48 有分歧才会有共识 习惯49 营造平等的沟通氛围 习惯50 巧妙地指出他人的错误 习惯51 解决带有情绪的分歧 习惯52 让你的话语更有力量 习惯53 让你的语言更动听 习惯54 当你遇到特殊的沟通对象时 习惯55 把“我的”变成“我们的”
第一章 让沟通直接有效—保持理智的习惯
习惯1 确定沟通要解决什么问题 麦肯锡人所重视的沟通技巧,和那里的每件事一样,都体现了麦肯锡的文化精髓:务实、专业、以客户为中心。 在麦肯锡的精英那里,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无论是自己的时间还是客户的时间,都不能用来浪费,因此在与客户沟通时,一定要保证沟通的有效性。确保有效性的第一原则是目的性,没有目的的沟通,自然得不到什么结果。为了确保目的性,在沟通时麦肯锡团队要首先确定沟通所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一位麦肯锡团队的精英这样说:“在进入客户的办公室之前,我总要想好今天是做什么来了,是与客户达成一致,让客户签下订单,还是为客户解答一个疑惑,或者是帮助客户建立一个体系,总之我会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去拜访客户,而不是走进一家CFO的办公室里和他喝咖啡聊美式橄榄球。” 在沟通前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有两个好处,一是让沟通更有效率,二是不容易让沟通偏离中心话题。 没有效率是商务沟通致命的失误,读者可能会发现这样一种状况:在某天晚上,你与一个客户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谈话,谈话过程中彼此都十分开心,后你心满意足地结束了这次谈话。但是,三天之后,当你试图再回忆这次谈话时,你却不记得你曾经说了什么,也想不出这次谈话对你的事业有什么帮助,这就是无效的沟通。 一位麦肯锡咨询精英曾提起自己刚刚入职时的“悲惨”经历:“有一次,我在飞机上结识了一个企业的高管。他得知我是麦肯锡的人,便与我攀谈了起来。从他的话中我得知他似乎有咨询的需求,于是便有一种想要让他成为我的客户的想法,在整个行程中,我们俩聊得非常开心,我得知他喜欢冲浪,他有一个六岁的女儿,他的大学与我的大学只相隔80公里,他是一个虔诚的素食主义者。我们下飞机的时候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但在这之后,他一次也没有给我打过电话,我有一次主动打电话给他,也没有听到他任何业务上面的要求,我只是和他聊了聊家常。 当时我一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直到我做这一行的时间长了,见识了很多优秀的咨询精英是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获得咨询订单,我反思自己当初的表现,这时才发现,自己整个旅程中几乎都在闲谈,居然没有想着把自己推荐给他。” 日常的沟通当中,人们喜欢以天气、家庭、兴趣爱好以及经历作为话题,这种漫谈似的沟通是没有任何效率可言的,因此好仅把它们限定在没有目的性的闲谈当中,在极其追求效率的商务沟通中,这些客套话是要适可而止的。 商务沟通是需要有明确的话题的,这与闲聊是非常不一样的。在一次商务沟通中,你好把话题限定在一个或者几个,不要让话题过于分散,因为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在一次沟通中不停地变换话题,结果就是没有任何一个话题能够得到深入的讨论,达不成任何共识。 因为发现了这两方面的问题,所以麦肯锡咨询精英们在与客户沟通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为沟通寻找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到怎样去实现这一点,有三个原则需要读者铭记: 分析沟通对象。 预判对方的第一反应。 组织好语言。 在刚开始进入麦肯锡工作时,收集和分析事实是精英们的首要任务,正如一位前麦肯锡高级项目经理(senior engagement manager,SEM)所说:拨开麦肯锡阐述其问题解决流程的华丽术语后,你会看到麦肯锡对事实的热情,以及基于事实的细致和深入的分析。 分析你要沟通的对象,这有助于你确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说一位对咨询服务尚有疑虑的CEO,你沟通所要解决的就是打消他对于咨询服务的疑虑,而如果这位CEO对于咨询服务并没有疑虑,而只是对你有所疑虑,那么你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他相信你的专业。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问题,在沟通时所采取的策略自然也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预判沟通对象在见面时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容易事,但对于麦肯锡的精英们来说,这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好在经历了无数次与商务人士的面谈之后,很多麦肯锡的精英都具备了这样的才能。 预判沟通对象在见面时的第一反应,这可以帮你提前做出准备,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也会帮助你预知在沟通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帮助你更准确地设定或微调你提前设定的问题。 提前组织好语言,这是对于沟通对象的重视,同时也是对你这份工作的尊重。一个谙熟沟通技巧的商务精英,决不应该让沟通变成杂乱无章的闲聊,因此在这之前你必须组织好语言。 围绕设定的问题组织语言,这会帮助你主导沟通的过程,让话题围绕你的目的展开,这对于实现你的目的,达到沟通的效果是有极大帮助的。 总而言之,与人沟通是麦肯锡精英们重要的工作之一,你的观点需要用沟通来向对方阐述,你的思想要用沟通灌输给对方,你需要用沟通来说服对方,你需要用沟通来与对方保持良好的关系,这都要求你必须牢牢掌握好商务沟通的技巧。 在讲究效率的商业领域,沟通也是同样讲究效率的,而想要实现有效的沟通,第一项要做的就是确定你的沟通工作想要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值得所有商务人士借鉴。 习惯2 确定要得到对方何种反应 当麦肯锡顾问把一句话说出口之后,他绝不会不了解对方会对这句话作何反应。换句话说,麦肯锡顾问不会对沟通的结果没有提前的预估。 哈佛商学院历史上第一位女学员,也是麦肯锡团队的第一位女士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是一个善于总结和归纳的人。在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之后,明托得出一个结论,即为了让一件事情更加具有逻辑性,让它的效果更好,我们必须先把它的结果预估出来。 譬如,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先预估出问题终的结果,然后再回头推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支持方法的现实依据。明托女士将这个发现总结为金字塔理论,上层的结论可以被看作金字塔的塔尖,而支撑这些塔尖的就是各种材料,包括现实、方法论、逻辑线索、推理等。 对于沟通来说,明托的金字塔原理同样适用。在沟通当中,作为金字塔塔尖的是沟通的目的,这种目的以对方的反应为基准,在这个塔尖之下,支撑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沟通技巧和沟通习惯。 换句话说,无论是何种沟通技巧,终我们都是要为目的服务的。而按照金字塔原理,我们只有先了解目的是什么,才可以搭建起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所以说,对于沟通而言,我们首先要确定自己想要得到沟通对象的何种反应。 如果,我们确定想要得到的是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观点,那么我们好不要使用恐吓的语言,而采用一些更加巧妙的说服方式。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逻辑。 如果,我们先用恐吓的语言去影响对方,得到了让对方憎恶并远离我们的反应,然后我们才发觉自己想要的不是这样,这显然是错误的逻辑。从这个角度来看,明托女士的金字塔理论是符合逻辑的。 根据性质,沟通对象的反应我们可以归纳为三大类:积极的、消极的和中性的。积极的反应包括有:同意、首肯、被说服、高兴、友好、达成共识、友善等,这些反应往往会伴随有积极的情绪或者结果。譬如,说服对象的反应是被说服,那么结果就是他们按照我们要求的去做,这就是一种积极的结果。 消极的反应恰好相反,它只会带来消极的情绪或结果。消极的反应有:拒绝、反对、憎恶、愤怒、对抗、恶劣对待、决裂等。当说服对象的反应是彻底决裂的时候,他就会试图撕裂与我们之间所有正面的关系,这就是消极的结果。 中性的反应是无所谓积极和消极的,它包括有:了解、知晓、无所谓等。譬如沟通对象的反应是了解,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对我们所传递的信息了解了,至于是做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行为,都有待进一步的沟通。 沟通者需要了解的是,这三种反应并没有好与坏的区分,也就是说所有的反应都是合理的,我们所要追求的,只是沟通对象的反应与我们的沟通目标相一致。 譬如,沟通对象的反应是愤怒,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好的,但如果我们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激怒对方,那么这个结果就是正常的,因为我们实现了沟通的目的。 在提前预估了沟通对象的反应之后,我们便需要为沟通选择策略和方法。适用的策略会带来我们想要的反应,而不适用的策略则只会带来失败。我们不能指望用一些激怒别人的沟通方式来获得沟通对象的好感,因而对于沟通方式的选择,我们必须要做到非常谨慎。 既是麦肯锡咨询顾问,同时也是畅销书作家的埃森?拉塞尔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中层管理者试图说服CFO赋予他一项财务专权。 “这项权利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它会帮助我解决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让我的工作变得更轻松。”这位中层管理者这样对CFO说,但结果CFO拒绝了他,因为CFO的反应是,“你工作的轻松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这位中层管理者用了一个会得到中性反应的沟通方式,CFO的反应是“了解”证实了这一点,而中层管理者想要的却是一个积极的反应。那么结果就是,这次沟通以失败而告终。 我们可以这样说,确定要得到沟通对象何种反应,这是一切沟通工作展开的前提,它会让沟通工作更有目的性,也会让沟通方式和沟通手段更加有效。 不过,在这里我们还需要补充的是,凡事都有例外。一些我们认为会得到积极性反应的沟通方式,在一些有特殊性格和特殊情绪的沟通对象那里,可能得到消极性反应。因此,对于在预估沟通对象将会有何种反应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观察和分析沟通对象,了解他们的情绪、心理以及性格,关于这一点,会在接下来的章节进行着重阐述。 不管怎样,我们首先必须掌握好自己的目标,确定我们想要得到些什么,才好根据我们的目标进行规划,否则即便掌握再多的沟通方法和技巧,也不过是撞大运似的尝试而已,要知道,闲聊式的沟通绝对不是麦肯锡人追求的目标。 习惯3 有效沟通的三原则 芭芭拉·明托在其著作《金字塔》原理中提到一个理论:无论如何变幻商务沟通的方式,我们终的目的都是将观点灌输给他人,那么商务沟通就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沟通是有效的。 当然,并非所有的沟通行为都有商业的目的。事实上,目的性虽然是大多数沟通的基础,但是有些沟通也是没有目的的。 譬如,我们要求老板为我们加薪,或者向他人提供一些建议,这些都有明确的目的性。而有的时候,我们只是用话语来调侃他人,与他人闲聊,对他人抱怨或者发牢骚,这些就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但它们也是沟通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因为没有目的,我们就没有办法衡量效果,自然也无法证明其有效。所以,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即有效沟通的第一个原则是:必须具有目的性。 我们为什么要与他人交往?为什么要与他人交谈?为什么愿意与他人沟通?这几个问题的为什么就是目的性。目的性是大多数沟通所共同具备的原则,曾任职于麦肯锡公司的演说家基恩?泽拉兹尼说过,“在我开始演说之前,我必须明确整场演说的目的,并且将这种目的贯彻到特定的某些话当中,以便能够将我的观点传达给读者,让他们明白。” 基恩?泽拉兹尼为了推广自己的图表演示法,曾飞赴全美各地进行演说,每到一个企业里,泽拉兹尼的演讲都受到那些管理者的首肯。而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好的效果,泽拉兹尼也将之归功于沟通的目的性。 泽拉兹尼曾说,自己在进行演说之前,会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来分析、明确所面临的形势。认真思考,这次演说与上次所做的及下次要做的有什么不同。泽拉兹尼的分析主要以四个问题展开,分别是:为什么做这次演说?想通过演说去说服谁?演说需要用多长时间?选择哪一种媒介能把演说做到好?这四个问题中重要的就是第一个,因为它代表着演说的目的性。 从泽拉兹尼的成功理论中我们能够看出,对于有效的沟通而言,一个明确的目的是多么的重要。 保证沟通有效进行的第二个原则是同一性,所谓同一性,指的是我们必须与沟通对象有相同的观点或愿景。 在与人沟通时,我们必须给对方一个为什么耐着性子听我们说话的理由。沟通是没有强迫一说的,我们勉强别人听我们说话,效果绝不会好,为了实现沟通的有效性,我们必须确保对方乐于接受沟通。 譬如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展开对员工的说服,他想用沟通的方式让员工更加努力地为自己工作,尽管他把话都说尽了,但员工仍然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终这位管理者生气了,他觉得面前的员工是一个不可能沟通的人,后,他愤怒地赶走了员工。 那么,这个员工真的是无法沟通的吗?事实并非如此。企业管理者所谓的沟通,完全是站在自己对员工的要求的角度,他并没有寻找到与员工同样的愿景。他要求员工努力地工作,但员工要求什么呢?他并不关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沟通自然是无效的。但如果他能够耐心地听一听员工想要什么,然后将双方的目的中和一下,统一在一起,那么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芭芭拉·明托说:“你期望用言语说服别人为你做什么,那么你首先要确定这样做对对方也有好处,否则对方一定不愿意这样去做。当你试图将某个观念灌输给他人的时候,你也要先确定这个观念能够被对方所接受,否则你所做的一切都只是无用功而已。” 有效沟通的第三个原则是,沟通必须建立在对等的基础上。沟通不是命令,如果有命令的强迫力,我们自然也就不需要和人沟通了。我们无法强迫任何与我们沟通的人,所以,我们就必须和对方站在同一个层面上。 有些人会认为,因为人们身份、阶层、性格、信仰、教育背景的不同,沟通是无法实现真正的对等的。但这些只不过是身份的不对等而已,我们强调的对等沟通,指的是双方在心态和解读上应该是对等的。 譬如,有效的沟通必然是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妥协的,但如果有一方认为自己完全不需要与对方交流,自己完全不需要向对方妥协,那么沟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他直接向对方下达命令就可以了。所以,为了保证沟通的有效,双方必须站立在一个对等的平台上。 目的性、同一性和平等性,它们是保障沟通有效进行下去的三个原则,对于一次有效沟通而言,这三者缺一不可。 著有《麦肯锡方法》等书的埃森?拉塞尔说过:“如果沟通不能够确保将观点传递给对方,那么跟一场自言自语是没有什么分别的。”对于我们而言,掌握麦肯锡的沟通习惯,是为了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以及生活中将其应用,为我们带来帮助。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可以说是我们掌握一些沟通习惯的开始,而有效性沟通的三原则,又是这个开始的基础,因此,对于这三个原则,我们应该牢记心中。 ……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