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而系统、体制宏大而完备、兼具学术价值的家训,其中提出的为人处世、为文从艺、仕宦出处等思想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此书语言顺畅,运用了大量的故事、典故、逸事,往往从小处入手,将所阐述的道理蕴含其中,可读性很强。
本书对《颜氏家训》进行编译和评析,以当代读者容易接受的方式重新编排。希望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髓,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
“国学今读”系列书特色:
1.种类丰富,经典选粹:精选最受读者欢迎的16部原典,兼顾儒道经典、兵法经典、历史地理、修身处世、蒙学经典几大方面。可谓“经典中的经典”。
2.插图精美,紧贴内容:适应“读图时代”的读者期待,国学经典与名家绘画相配, 如明清、民国时期名家国画,线描古画(如 孔子圣迹图、二十四孝图等)、明清时期《山海经》古本绘图,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3.注解适度,最接地气:原文译文对照,无古文基础亦可入门。注释尽量简短, 不做学术探讨,以大众读懂为宜。
4.贴近当下,生动讲述:结合当下生活,加入与当代生活有关的故事和案例,以活泼亲切的方式讲述经典智慧。让经典更加平易近人。
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
—王越《读书丛残》
颜之推是当时南北两朝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
—范文澜
《颜氏家训》是一部很有用的典籍,它以训家名理为名目,其实讲的内容很宽,有些甚至现在看来是绝学,如音韵学。
—王利器
典藏本书四大理由
修身利行:一切成败皆可归因于做人。
教子经典: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篇篇药石,言
目录
颜氏家训 卷一
序致第一 \\\\ 2
教子第二 \\\\ 7
兄弟第三 \\\\ 16
后娶第四 \\\\ 24
治家第五 \\\\ 31
颜氏家训 卷二
风操第六 \\\\ 44
慕贤第七 \\\\ 71
颜氏家训 卷三
勉学第八 \\\\ 80
颜氏家训 卷四
文章第九 \\\\ 114
名实第十 \\\\ 136
涉务第十一 \\\\ 146
颜氏家训 卷五
省事第十二 \\\\ 154
止足第十三 \\\\ 165
诫兵第十四 \\\\ 171
养生第十五 \\\\ 177
归心第十六 \\\\ 184
颜氏家训 卷六
书证第十七 \\\\ 204
颜氏家训 卷七
音辞第十八 \\\\ 244
杂艺第十九 \\\\ 256
终制第二十 \\\\ 269
参考文献 \\\\ 276
序致第一
【原文】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
【译文】
古代圣贤的书籍,教诲人们要忠诚孝顺,言行要谨慎检点,要建立功业使美名播扬,所有这些做人的道理,都已讲得很全面很详细了。魏晋以来的一些诸子书籍,相互模仿,致使道理重复而且内容相近,这就好比屋下架屋,床上放床,多余而无用。现在,我之所以要重写这种书,并非敢要以此来规范世人的言行,只是用来整顿家风,提醒和教育子孙后代罢了。同样的一句话,因为是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出的就容易信服;同样的命令,因为是自己所佩服的人发出的就容易遵守。禁止小孩过分地胡闹嬉笑,那师友的训诫,就不如日常侍奉他的侍婢的劝阻;阻止兄弟之间的争执内讧,那尧、舜的教导,就不如妻子的劝解。我希望这《家训》能被你们所遵信,它总还比侍婢、妻子的话来得贤明吧。
【原文】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凊,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年始九岁,便丁荼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译文】
我家的门风家教,向来严整周密。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受到这方面的开导和教诲;每天跟随两位兄长,早晚孝顺侍奉父母,冬暖被,夏扇凉,言谈谨慎,举止端正,神色安详,恭敬有礼,小心翼翼,就像是拜见尊严的君王一样。父母经常劝勉鼓励我们,询问我们的爱好崇尚,帮我们磨去缺点,引导我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这些做法既恳切而又恰当。我九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道开始衰落,人口萧条。哥哥担起抚养我的重任,辛苦异常,但是他却多有仁爱而少威严,对人总是注重劝导,而不予以责备。我当时虽也诵读《礼传》并对写文章稍有爱好,但是在与社会世人交往的过程中受到他们的不良影响,便开始放纵欲望,言语轻狂,且不修边幅。
【原文】
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
【译文】
直到十八九岁,我才渐渐明白要磨砺自己的操行,然而因习惯已成自然,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改正。二十岁以后,才很少再犯大的过错,但还是经常心口不一,理智与感情相矛盾,夜晚睡觉前常常反省自己白天做的错事,今天悔恨昨天犯下的过失,自己常常感叹这都是由于当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回想起平生的意愿志趣,感受颇深,这跟那种只阅读古书上的训诫,只经过一下眼睛和耳朵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写下这二十篇文章,留给你们作为鉴戒吧。
【评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宁乱是决定社会是否稳定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齐家之道,并将能否治理好家庭作为鉴定一个人是否有经世济人才能的标准。颜氏在本篇第一段就开宗明义地道出了撰写“家训”的目的,就是要用圣贤之道教育子孙后代,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理想。通观整部家训,贯穿其中的是“忠孝”二字,以“忠孝”为本,是颜氏教育子孙的指导思想,“忠孝”二字也是统揽全书的总纲。
紧接着第二段就开始对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肯定了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和特殊效果。指出孩子们的共性:即对自己的长者和亲者,他们都非常信任,并且愿意听其教诲,顺其指令。家庭教育的这一优势,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所无法企及的。而“家训”正是能体现这一优势的特殊教育形式。
为了规范家族成员的言行,使其符合家族伦理道德,颜氏又特地满怀深情地描述了颜家的优良家风,表达了让子孙继承和弘扬优良家风的愿望。同时,颜氏通过自述少年时代的不幸经历,即九岁丧父后由哥哥抚养,但哥哥有爱弟之心,却不懂教弟之道,更缺少教育之法,“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致使颜氏那时受不良习气的影响而变得没有修养。好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自己觉悟了,感到自己少年时代之所以没有修养,完全是因为缺乏良好的教育。因此,他撰写“家训”以避免子孙重蹈自己的覆辙。
整篇序言,虚实结合,情理交融,娓娓道来,新意迭出,将撰写“家训”的宗旨、目的阐述得明白透彻,令人信服。
我国古代从来都是将“修身、齐家”作为“治国”的根本之道。早在《周易·家人》这一卦中就提出君子处世,不仅要注意修身,也要注意齐家,并且卦辞中还指出“教先从家始”、“正家而天下定矣”。《礼记·大学》篇则更明确地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指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显然这是把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必要条件,而又把修身看作是齐家的根本因素,因此家教显得尤为重要。古人家教都是把人格的修养放在第一位的,这也被称作是“人格塑造法”。这种家教的方法是从上到下的教育,即首先从自身做起,然后再去要求后世子孙。颜氏能做到这样,中国的古代人很多也都是这样做的。其中,元朝人许衡在家教方面的成功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典型。
元朝人许衡,官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是元代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他从小就注意人格的修养。他生活的时代正是金、元乱兵之际,有一次正值暑天,他与众人一起过河阳,口干舌燥的人们见路边有梨树,便争抢梨子吃,只有许衡危坐树下自若。有人问他为何不吃,他说:“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们说:“乱世,此无主。”许衡答道:“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他不仅自己具有高尚的人格,还很重视子弟的人格教育。他引导儿子通过读《孟子》等圣贤书来培养良好的人格,而且还通过写诗的形式对儿子进行人格教育。他有一首著名的《训子》诗,通过此诗可以看出他希望儿子能够把握人生,辛勤劳作,纯真笃实,磊落忠信,致君济民,不图苟且之功名。其中“纯真”,是指自觉、真实地实践伦理道德规范,尽其本然之善性。
许衡对儿子人格教育下的一番工夫果真没有白费,在他的教育下,孩子们从小就培养了高尚的品行。《元史》本传称,他人“庭有果,熟烂坠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教化之如此”。许衡的儿子都不负父望,自强自立。长子师可“志趣端正”,官至谏议大夫,四子师敬“明经务诚,学尚节概,肖父风”,历任吏部尚书、中书参知政事、国子祭酒、太子詹事等职,官至御史中丞、广禄大夫。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的圣贤名臣都很重视家庭教育,比如北宋的范仲淹、清代的曾国藩等,他们不仅自己职高位显、名垂千古,为历代所景仰,而且子侄们也非常贤能,为人们所称道。这样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三字经》中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具扬。”是说古人窦燕山有五个儿子,由于他教子有方,五个儿子个个成才。做父母的要想把子女培养成才,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成就了孩子,同时也成就了家长乃至整个家族的声誉。当然,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就像古人所说的“课子课孙先课己”、“打铁先得自身硬”。
《围炉夜话》中说道:“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辞也。”意思是说,父辈兄长有好的德行举止,晚辈可能学不像也比不上,但是如果长辈有不好的行为,则晚辈总是一学就惟妙惟肖。可见长辈要想教育好晚辈,就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行为,来做晚辈的表率与楷模,而不是只在言辞上下工夫。通读全篇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到,颜氏不仅仅是用言辞教育子孙,他要求子孙做到的,首先自己就已经做到了。
人在刚出生时就像是一张白纸,没有善恶美丑真假的概念,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其言传身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很显然,这里对造成孩子不良习惯的诱因分析得很明确,父母和老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在无形中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模型,孩子不必有意识地去效仿,不知不觉中就会朝着父母的方向发展。所以,做父母的,要规范孩子的言行,并以身作则,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今,虽说时代变迁,但是古人的这种家庭教育风范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它的现实意义。对现代的家庭,尤其是现代家庭的家长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