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学术研究专著,约25万字,70余幅照片,以2011年台湾“国史馆”公布的“戴笠史料(《戴公遗墨》)”和“军情局档案”为参考,重点对戴笠个人经历以及国民党军统局成立发展、抗战前后的部分历史谜案与问题进行研究考证。书中共收录文章16篇,研究考证了戴笠与黄埔军校、戴笠如何走上情报工作、戴笠与联络组、戴笠与上海南市太平里
人物传记。李延培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建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和现代化军队建设,参加革命以来,他先后当过儿童团员、游击队员、赤卫队员、红军战士、八路军战士、新四军战士、解放军战士、志愿军战士,从赤卫队队长、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到团长,身经大小数百战,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多次负伤,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颗明星,杜甫被人们诉说了上千年,他的诗歌,他的人生,都是无可复制的传奇。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以杜甫的诗作为纽带,细腻地记录了伟大诗人杜甫从出生到离世的一生。本书文字优美,如同杜甫笔下的清泉,流淌着真挚的情感,感人至深,触动人心。在书中,杜甫的人生故事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他的坎坷经历、豪情壮志、
本书以金人入侵、北宋沦亡为大背景,紧紧围绕朝廷内部主战派和主降派的矛盾斗争,以陆游仕途多次被罢黜为主线,叙述了陆游壮志难酬的悲情一生。在那个战乱频繁的年代,陆游的作品和他的人生轨迹都被打上了金戈铁马的印记,即便如此,他也始终抱有收复中原的执着信念,整部作品展现了陆游始终不渝的爱国之志和不朽的诗才。本书稿通过描写陆游的传
马寅初(1882—1982)是蜚声中外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本书从多个角度普及、深化和拓展了马寅初先生的人格思想、科学精神与学术理论,展现了当代青年学者对马寅初先生家国情怀和学术品格的继承和发展,共收录了关于马寅初先生及其人口学研究的13篇纪念文章。本书专注于人口发展与共同富裕社会议题,更多地强调了马寅初先生理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在徐建融的人生中,得到多位前辈的提携指导,其中最重要的有四位:王伯敏先生领他入传统书画的专业圈;王朝闻先生给他提供了展示自己专业能力的最好平台;谢稚柳、陈佩秋先生则对他的学术、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或直接写谢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一直处于相比于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加严峻、更加错综复杂的形势之中。由于中西文化的大规模交流和碰撞、价值观念的变更、美术教育的普及、国难的压迫等,使得中国画的生存面临着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和困难性
徐梅坤(1893—1997),曾用名徐行之,浙江省杭州市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当选上海印刷总工会委员长,参加五卅运动。1926年组织并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939—1942年在昆明创办民生印书馆和南方印书馆。后至重庆,接受周恩来的建议,留在党外从事进步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
通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诸葛亮(181—234)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代名人,然而,受限于体裁等原因,《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有很多虚构的成分,距离历史中真实的诸葛亮有很大差距。有鉴于此,本书在充分发掘史料的基础上,结合最新三国史学研究成果,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诸葛亮,客观地叙述了诸葛亮的一生,并对《三国
蒋介石自青年时代留学日本军校,十分震撼于日本军人绝对服从纪律和视死如归的武士道精神,便企图以强军而达到救国的目的,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他对于权力的向往与渴求。他在内外交困之际,逐步由亲日联苏走向亲美倚美的政治道路。是美国成就了他的大国领袖之梦,也是美国使他孤悬小岛,抑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