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一本关于唯物史观的研究性著作。本书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精髓出发,以挖掘其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为前提,重在发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运用与发展,从而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特质。首先,通过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发展理论基础的挖掘,发现其根本目
书稿分三编,即“唯物史观重要概念的诠释与阐发”“唯物史观重要概念在我国的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重要概念的价值和意蕴”,共分为25章。本书主要探讨唯物史观若干核心概念的内涵辨析、在汉语语境中的生成,以及在中国的理解、阐释与运用。主要对“共同体”“社会有机体”“市民社会”“所有制”“社会存在”“人民”“人的本质”“人与自然
本书详细介绍了苏联、东欧颇具代表性的理论家对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的理解的演变过程,具体而言,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20世纪初苏联、东欧历史唯物主义观的时代语境与理论阐释过程,强调在出现科学主义与教条主义两种错误倾向的背景下列宁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阐释,是从社会现实出发的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第二部分,
本书共分为八章,内容包括:人性之本的提出与悬疑、人性的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的基石及内涵、人性的四大自然法则、人性之本与人类社会进步的机理、国家在人性中的意义要素、人性之本与社会治理。
意大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哲学家,为马克思主文理论及其在意大利的发展和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被认为是哲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特别是在唯物史观的理解和应用方面。拉布里奥拉出生在意大利南方的那不勒斯,早年思想深受以贝特兰多·斯帕文塔为代表的南方黑格尔主义的影响。后来在罗马大学任教,成为历史哲学的讲席教授。在
《唯物史观与中华思想史研究文集》是对第五届、第六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的入会论文编辑整理而成的。文章内容有多年潜心研究的心血,有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就重大问题的研究,也有对发展蓝图的描绘,还有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借鉴,等等。全书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为
本书结集了卡莱尔在1840年所作的六次讲演,论述了神明英雄、先知英雄、诗人英雄、教士英雄、文人英雄、帝王英雄等六种不同类型共11位英雄人物的生平、经历和英雄业绩,试图阐明英雄品质的含义,宣扬“世界历史是伟人的历史”。卡莱尔的英雄史观引起了很大争议,但人们无法否认其观点的思想启迪意义,无法否认本书作为一部史学名著的价值和
本书作者大卫·坎纳丁研究了历史上人类不同的身份宗教、民族、性别、种族和文明他们对每个人到底有多大的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他们黑人与白人或文明的冲突这样简单的两极分化非常普遍。但是纵观历史,这些差异并没有那么不可逾越,世界从来没有被简单地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阵营,而总是交叉重叠推动人类前进。本书希望人们重
从印刷出版到电子通信,人们为捍卫自由交流的权利斗争了近五百年。然而,凝结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的对公民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法律豁免,并未被新的通信媒介所承继在电子媒介中,政府企图不遗余力地行使它的权威,进而模糊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的界线。电子通信技术相关利益集团、技术监管部门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之间的冲突与对抗不断上演,在不
本书深入探讨了哲学与时代、历史、文化价值、社会转型以及学术研究方式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互动关系。作者俞吾金,作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终身教授,通过发表在《探索与争鸣》的二十篇学术论文,阐述了哲学不仅是对过去事件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和指导。他强调,每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并塑造自己的时代,哲学家应积极参与社会现实,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