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上、下篇构成,共6章。上篇总论,分两章,第一章岭南中药业简史,第二章岭南中药特色炮制探析。下篇各论分四章,第三章蒸法,包括中药蒸法的历史沿革研究、清蒸、盐蒸、酒蒸、醋蒸、姜汁蒸、发酵蒸法、四制蒸法;第四章泡法;第五章其他特色制法,第六章香港的特色切制药物等。全书共收载60多个特色炮制品种,包括来源、饮片历史沿革、
本书是关于中药资源综合开发与实验的专著。中药资源综合开发与实验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域,涉及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传承与创新、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现代科技手段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鉴于此,本书以中药资源的临床开发、食品开发以及其他产品开发入手,探究中药炮制
偏方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但不见于医学著作的治病药方,是中医理论与实践在民间应用的结晶,是千百年来中医学家和广大民众不断摸索、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之方。它们或是来自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偶然发现,或是来自传内不传外的家族秘方,或是来自于历代医家在民间诊病时开具的药方因使用有效后流传下来。本书汇集了古今上千种偏方、秘方,内容丰富,通
中药性状鉴定作为中药常用鉴定方法之一,是历代医药学家经验累积所得,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其主要是通过眼观、手摸、口尝、水试、火试等简便的方法来对药材的形状、大小、表面(色泽与特征)、质地、断面(折断面或切断面)及气味等特征进行真伪优劣的鉴别。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中药性状鉴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
本书以二十四节气为序,讲述中药故事。把博物常识、故事传说、医理药性、人生哲理融合在一起。作者娓娓道来,将自己对本草深厚的爱浓缩在二十四篇美文中,引领读者从观察本草物候,到参悟“道法自然”的中华文明健康智慧。立春过后,茵陈发陈,野外采春挖白蒿;雨水润杏花,杏是医之果,杏林美名传;惊蛰与春分,“地丁”开花有紫花有黄花;清明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和各论。绪论简单扼要介绍了骨伤疾病的基本理论、种类,骨伤中成药的常见剂型及用法。各论基于辨证分类,详细介绍了骨伤科疾病骨折、关节脱位、筋伤、骨病、内伤所用的中成药的药物组成、处方来源、功能主治、临床应用、使用注意及用法用量等内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药代茶饮发展史;中药代茶饮特点及应用范围;中药代茶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常见症状与代茶饮验方;《伤寒论》《金匮贾要略》中可用于中药代茶饮的方剂选议;糖尿病常见症状与代茶饮等。
全书分为四卷,载药一百六十一种。卷一论述甘草、白术、人参等三十余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九十四方;卷二论述当归、阿胶、地黄等五十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四十四方;卷三论述黄芪、薯蓣、五味子等三十余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五十方;卷四论述茯苓、猪苓、泽泻等四十种药物及由之组成的五十六方。全书以药为经,以方为纬,于每药之下,首述其气味
本书为第一部中药五味药性理论现代研究专著,是作者在承担完成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活血化瘀中药五味药性的化学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并撰写的理论研究专著。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八章,上篇二章系统的梳理了中药五味药性的理论的源流、发展历程和基本构成,提出五味药性理论的研究路径;中篇三章,介绍中药五味药性现代表征方法研究,
地龙是常用的息风止痉中药,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67种动物药中就有蚯蚓。常炒制后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等症。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地龙可以生产多种中药、西药、人/畜用药品,可以作为各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