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梁启超晚年在清代学术史领域的一部荟萃式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与其早前的相关论述相比,更为成熟,在保持了自身语言、思想特色的同时,又以专题、专人等模式深入研究。作者试图探索在清代历史上相继出现的学术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把它们合而视为一个独立的思潮,进而找到这一思潮与其前后历史时期所出
在浩瀚、庞大的船山学场域中,王夫之的经济伦理思想是鲜有人涉足的“荒漠地带”。作者积数年之心力,以文献整理为基础,广泛借鉴当代道德哲学研究成果,创造性地运用现代诠释学等学术方法,始终立足于并坚守了“文本”的在场性,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方面精当地建构起了完整的王夫之经济伦理思想体系,彰显了“自主”“公平”“民本”等
《无声的北方:清代夏峰北学研究》是了解和研究清代学术史及思想史的必备读物。作为为数不多在晚明就成名、历经明清大变局仍健在的学术领军,孙奇逢承接晚明北直隶儒生集团遗产,集北方理学之大成,以其独特的思想,形成了以会通儒学各派为特征的夏峰北学且风靡北方。在整个清代的流变中,既有以王五修、王法乾、王余佑为代表、以侠儒兼收为特征
《明儒学案》是一部系统总结和记述明代传统学术思想发展演变及其流派的学术史著作。一共记载了有明一代包括王阳明等理学大家在内主要思想家的思想发展轨迹和代表性观点。此次出版的为台湾著名学者的讲评本,边引边述边评,文浅意近,是当代读者阅读经典的最佳伴读。
《船山遗书》为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著作总集。王夫之,号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至清道光十九年,其裔孙世全始搜集散佚,刻成船山遗书一百五十卷。同治四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重新汇刊《船山遗书》计收著作56种,288卷,包括了王夫之生平所有的重要著述,如,《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诗广传》《张子正蒙注》《思问录》《读四书大全说
清周召撰。是编乃其甲寅、乙卯间值耿精忠构逆,避兵山中所作。双桥者,其山中所居地也。卷端标曰《受书堂集》,而以《双桥随笔》局子目,殆全书中之一种欤?前有自序,称老生常谈,诚不足采。而药石之言,原以针砭儿辈,与世无关。所自矜者,集中大意在于信道而不信邪,事人而不事鬼,言理而不言数,崇实而不崇虚。窃以为独立之见,若中流一砥云
《王船山公年谱/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叙述了王夫之生平活动、学术成就及旨趣。据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影印。全谱分前后二编,前编前有《国史儒林传》《行述》《奏疏》《家谱世系表》,前编始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迄清顺治十八年(1661);后编始于清康熙元年(1662),迄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后附曾国藩《序》
梁启超著,介绍中国晚明至民国十二年近三百年来学术发展的专著。据一九二九年上海民志书店刊本影印,共十六章。本书系统介绍了清代学者在经、史、哲、文、音韵、训诂、历算、地理诸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知识。
《夏峰先生语录》原收録于《夏峰先生集》中,此集为孙奇逢逝世后,门生王伯生、赵宽夫于康熙十七年(1678)收集编纂而成。该书不仅反映了孙奇逢的思
札记体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学术著作体裁,其体短小精悍,论说简净,寓理道于掌故,摹性情于趣闻,深为作者与读者喜爱。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擅长以笔札体叙事说理,语言雅洁,且多意趣,颇有古贤之风;作者从事清代学术研究三十余年,谙熟清代掌故逸闻,于经史四部摩不观览,书中旁徵博引,所论多为前人所不言,创获良多,启人引思。对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