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黄海沉积硅藻与甲藻》介绍了我国渤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硅藻和甲藻孢囊的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的指示意义。《渤黄海沉积硅藻与甲藻》共分三章:第一章以方法学研究为主,介绍沉积硅藻和甲藻孢囊的提取方法与数据分析;第二章以生物多样性为主,描述渤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常见硅藻和甲藻孢囊的形态特征;第三章以环境应用为主,阐述渤
本书通过大量菌根图片和流程图系统介绍了开展菌根研究的主要技术与方法,涉及实验室、苗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林等,旨在为从事菌根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和农林业生产技术人员提供帮助。全书共七章:第一章系统介绍了菌根的概念及菌根共生体的识别;第二章介绍了外生菌根(ECM)真菌的采集、鉴定和分类;第三章介绍了球囊菌门真菌的研究方法;第
本书为全国高等院校生物、植物科学与技术、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土壤农化、农村区域发展、林学、草业、资源环境、生态等专业学生使用的基本教材。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进展做了修改,共4篇13章,按照细胞生理与信号转导-植物代谢生理-植物生长发育生理-植物逆境生理的框架编排,主要介绍植物细胞的生理基础,基因表达与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大学、海南藏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局和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家单位与机构多年来进行植物资源考察和整理的成果之一。全书共记录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维管植物1244种(含种下等级),隶属99科443属,约占青海维管植物总数的46%。《
本书是一部综合展示武夷山区药用植物资源专项调查成果的专著,对做好该地区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优良遗传基因开发利用,以及改变区域林农业发展单一局面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武夷山区记录的1436种野生药用维管植物中,本书筛选出有重要应用前景和药用价值的野生药用植物346种,记录了每个物种的中文名、拉丁名、生物学特性、生
本书主要描述了珠海市66座水库、12座山塘和5个抽水泵站的常见浮游植物种类特征。由于我国浮游植物的分类资料相对混乱,因此,本书根据目前国际、国内的浮游植物分类体系,在珠海市水库、山塘、泵站共鉴定出254种浮游
这是绘本作家红茶手绘的一本博物笔记。在一年的时间里,作者每天观察身边的自然,并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来,365幅画,365则日记,记录了春天的海棠和玉兰,夏天的狗尾草和木槿,秋天的野菊,冬天的蜡梅,普普通通的景物,在作者的画笔下都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作者系美术学院科班出身,所绘植物精细优美,这是平淡、如常的日常生活中的亮
作为《中国古植物志》的一个分册,本书收集了一百五十多年来(1865年至今)分散在中外三百多篇(本)文献中发表的、我国二叠纪至古近纪的近两千个银杏植物化石记录。经过详细的检视和审核,对其中32个属、228个种以及大量未能确切鉴定和归类的名称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汇编。依据化石性状特征、保存状况和研究程度的不同将它们分别纳入
本书为系列书,分为三册,均是作者团队近四十年在二萜生物碱上的研究成果。本书可以作为工具书使用,系列书主要介绍从二萜生物碱从首次发现至今,约1300个化合物的分类、结构、物理化学数据、波谱数据及生物活性。
本书介绍了四川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共121种模式植物的生长现状,主要罗列了各个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生境情况以及模式植物照片、地模植物图片等。本图鉴以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中收集的照片、标本和数据为基础编撰而成,以期为从事植物学、园艺学、生态学、自然保护学的专业人员和有关单位基层工作人员、学生及自然爱好者了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