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探讨了维柯“反现代”和“新启蒙”这双重思想身份。一直以来,维柯被视为反现代思想家,但他同时又被视为一位启蒙观念的开创者。维柯究竟是一位反现代主义者还是启蒙思想家?如何平衡这两种视角?在笔者看来,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一方面,维柯是一位反现代思想家,他对理性主义哲学提出了严峻批判,但另一方面,这种反思又具有新启蒙的
《沉思录》是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在鞍马劳顿中所记录的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他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他不仅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还热诚
《萨特文集》汇集了萨特创作的全部小说、戏剧、书信及重要文论,基本上可以展示出文学家萨特的全貌。萨特善于运用小说、戏剧等艺术手段形象化地图解其思想、学说,使之更加清晰易懂,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萨特文学作品的*特色是直接介入当代社会生活,展示人们共同的生活处境,将人们面临的选择提到哲理高度来启发人们深思。特别是他的戏剧,往
《工具论》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著作之一。本书是亚里士多德关于三段论等逻辑推理论述的汇编,集中阐述了三段论、演绎法、归谬法等思维推理方法,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并对这门学科有着深远的影响。全书包含六篇内容:解释篇讨论了命题的构成、性质、分类和真假关系;范畴篇讨论了命题经常会用到的十个基本范畴;前分析篇阐述了如何正确地通过大
思考哲学的开端,也是思考西方科学、西方思想乃至整个西方文化的开端,此乃伽达默尔长期致力研究的对象。早在1967年,临退休的伽达默尔*后在海德堡课堂上所发表的演讲,便以哲学的开端为主题。1988年,88岁高龄的伽达默尔受邀前往意大利,在那不勒斯的哲学研究所,再次就前苏格拉底哲学和西方思想的开端问题,用意大利语发表了一系列
世人公认现代哲学肇始于笛卡尔。为什么他的思想如此“现代”?因为笛卡尔坚持自己思考,而非简单接受任何被灌输的内容。借由这种方法,笛卡尔相信他可以为全部人类知识建立起哲学和数学的根基——这一雄心勃勃的探索最终发展得异常个人化,过于主观。笛卡尔的哲学就像是一段精神之旅,他邀请读者们参与其中,还经常许诺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圣奥古斯丁/企鹅人生》从奥古斯丁在非洲度过的童年时期讲起,讲述了青年期的奥古斯丁历经寻觅、犹疑、苦闷,才由异教转而归信公教会,并最终成为神学家的曲折历程。奥古斯丁曾经以放纵无度的形象被广泛误解,作者在书中挑战了这些传说。重要的是,加里·威尔斯以历史学家的严谨向读者展示,奥古斯丁如何在吸收接受古典哲学的同
“神学”发端于12—13世纪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乐趣,本是为超自然知识领域保留的术语。但在16—17世纪,大量自然哲学家和世俗人对神学经典论题的讨论,使得科学与神学以全新的方式结合在一种话语模式中,“神学关切以世俗化的术语表达,而科学的关切则以神学术语表达。神学与其他科学几乎成为同一个领域”。由此形成了一种看待神圣事物的
《理性与情欲之辨: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体系与精神》是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系统性研究,主要从灵魂论、技术理性、实践理性、理论理性四个层次进行分析和解读。《理性与情欲之辨: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体系与精神》不仅是解释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主要问题,更要使亚里士多德哲学对于我们的当代生活有所助益。《理性与情欲之辨: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体系与精神
本书认为洛克不仅认为权利与德性能够且应当统一起来,而且他还为统一二者提供了具体方案。因而,本书从权利与德性之统一的必要性、可能性、理论路径与现实路径等方面对洛克的政治哲学进行了新的解读,为解决权利与德性的当代冲突提供了一种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