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派再传弟子、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许翠将自己多年的舞台实践表演感悟、教育教学的思考以及他人的艺评访谈汇集成书,加以总结,希望对戏曲艺术的学习者和从业者有所帮助。《艺事散记》上篇是对表演的感悟、对师恩的感念,下篇是对教学的思考,附录是艺评访谈,不仅有师父孙毓敏的谆谆教诲,还有王馗、宋丹菊、齐致翔、毛时安
该书研究的不是表演艺术,而是演员文化,将演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看待。演员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构成了台上/台下、场内/场外共同构筑的效果,它涉及了家庭出身、教育背景、表演实践、舆论传播、经济生存、流行文化等诸多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表演教学、表导演艺术理论、演员文化研究、戏剧教育等。高鸽研究的改革开放以来阶段,演员更是介入了社
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是两种形态迥异的演剧艺术,西方戏剧成型很早,并很快以其恢宏的艺术作品以及科学的美学思想构筑了结构严谨、思想隽永的西方戏剧璀璨。中国戏曲虽起源甚早却成型较晚,除社会客观因素外,其艺术本体的复杂高超、美妙绝伦才是漫长酝酿的根本原因。本著作以艺术的本质属性——假定性为切入点,对东、西方戏剧分别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书旨在为有志于从事演艺事业的读者提供全面、实用的指导和帮助,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成为演员的经验和技巧,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本书主要阐述了演员的自我修养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涉及演员平时的工作、演员的素质和能力的修炼、演员的个人发展等方面。通过阅读本书,你将打破自己对表演和演员的固有认知,并会对演员这个职
本书以京剧为重要基底,以传统京剧服饰为具体导向,对中国传统京剧服饰研究问题开展论述。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京剧服饰的一般情况,包括中国传统京剧服饰的发展史、特点、种类等多个方面,引导读者对中国传统京剧服饰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详细论述了中国传统京剧服饰的纹样
本教材根据大学生思维模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结合历史背景撰写。首先介绍戏曲概念、特征及发展历史,之后选取最经典的戏曲作品,根据作者和当时社会状况、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教材中加入地方戏曲和艺术家介绍,让来自各地的大学生对几大著名戏曲剧种有初步认识;通过新中国经典作品赏析引导大学生理解戏
《中原珍稀剧种整理与研究》是针对中原曾经和现在仍存的珍稀剧种所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具有抢救性、继承性、珍藏性和研究性的价值。本书为其中一卷,为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本卷根据罗戏、卷戏、罗卷戏三个剧种的现有情况,对它们的历史沿革、班社团体、演出剧目、音乐形态、代表人物、唱腔等进行了抢救性的整理与研
本书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西南地区最具代表的说唱艺术之一——四川清音的原有研究成果进行概述,梳理现阶段已有优秀成果,发现现阶段四川清音尚未展开探索的领域。在内容上共分为概述篇、传承篇和发展篇。在概述篇主要基于现有文献史料,结合当今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口述史从专业领域对四川清音历史渊源与本体结构进行阐述,查漏补缺;在
陈明正教授作为我国戏剧表导演教学与创作的旗帜性人物以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国化”的先行者与探索者,不仅系统地见证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成长和发展,更是同广大师生一起继承和发展了熊佛西、朱端钧等老一代戏剧家的戏剧理论与实践,为学校的表演艺术教学和上海、乃至国家的表演艺术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表演系举办“陈明正教授从艺
作为自明清以来广泛存在于中国社会的影戏,其存在的基础便是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紧密结合。这种由民间信仰发展而来的戏曲形式,最初的表现具有诸多仪式化特征。随着中国戏曲体制的不断完善,影戏在吸收各地方民间曲艺形式后,与之相互影响、互为补充,不断完善自身。《中国影戏民俗属性及其戏剧化研究》紧紧围绕中国影戏的民俗性与戏剧化特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