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变迁的文本研究。书中依据马克思对哲学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的理解、对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概念的区分,将变迁的历程概括为人的自我解放的社会主义构想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资本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认知三大阶段。本书旨在为理解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初含义、哲学内涵与时代价值提供学理支撑。
本书是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很好著作,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浅显的事例,进行流畅阐述。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法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唯物辩证法的几个范畴和哲学与生活等,逐一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阐明,其写作方法新颖,开通俗哲学写作之一代
哲学思维方式标示着哲学变革的本质,是哲学家的思维和活动方式的方法论方面,因而成为哲学研究的常新主题。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引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问方式的变革,这对于开启现代哲学大门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从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产生的思想背景的论述入手,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引出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形成脉络、变革本质、内在维度、
本书共分九个专题,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观、物质观、实践观、认识论、方法论、历史观、资本观、自由观、价值观。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专为大众写作的通俗哲学读本,为大众所写,也为大众所用。本书开篇即点出:哲学并不神秘,哲学的踪迹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写法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紧扣时代脉搏,形式上更接近大众的日常生活,很能激起继续阅读和思考的兴趣,在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揭开哲学神秘的面纱,使之喜闻乐道,并最终成为握在手中的锐利武器。数以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
本书借鉴国外教材的先进经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和说明。不同于传统的马哲教材,本书分“基本原理观点深化”“热点前沿问题探讨”等板块呈现内容。观点深化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而前沿问题探讨,则是给学生呈现一个广阔的学术视野,对于当前学术争鸣点进行了引介,使得学生在学习之处就处于
本书是广松涉的哲学代表作《存在与意义》(两卷本)的入门书或精华本,也是《事的世界观的前哨》(《事的世界観への前哨》)的雏形。全书由广松涉写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8篇论文构成,其地位相当于笛卡尔的《谈谈方法》之于《哲学沉思集》。本书在批判主体-客体的传统二元认识论的基础上,提出其自身具有原创性的关系性认识论。
《俄苏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纲》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子课题“俄苏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研究成果,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丛书》中的一本。该书对俄苏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的发展作了系统的阐述。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启蒙与变革: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初步阐
本书作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演变》一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了某些观点和看法,力求使理论文字更规范化,并增加了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大幅增加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状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在俄国、苏联和当代俄罗斯的演变进行了系统论述,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本书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哲学界的学术争论情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