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柏拉图的永恒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为逻辑框架,以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理性智慧为逻辑起点,回望人类的诞生与发展,凝视当下生存的真相,远观终极的归途,通过对现实生活中诸多真实故事的深刻解读和阐释,表达炊烟袅袅与哲思澄明合一的人生思索,在追问生死、直面生死、超越生死中拨开层层迷雾,帮助读者点亮头
《生命哲学研究》(半年刊)是理论性、专业性的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国内外关于生命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相关学术书评与学术札记等;追踪与生命哲学有关的重大热点问题,并展开探讨;报道国内外生命哲学的研究动态,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本辑围绕生命哲学主题,分别从老庄哲学思想、儒家生命伦理、德勒兹生命论哲学等视角展
《阐释学学刊》分为“阐释的张力”“历史的维度”“域外新论”“批评的胜境”四个栏目,主要集中在文学方面的阐释,兼及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和西方文学及文论,为国内第一个专注于阐释学方面研究的集刊,具有开创意义。
世界上的各种文化为何如此依赖关于过去的虚构幻象?锁在隔壁邻居门口的自行车能不能称得上艺术品?当人们沉默不语时,他们实际上在想些什么?高雅文化与庸俗文化如何彼此相关?在本书中,作者克里斯托弗·巴特勒考察了现代主义思想家和艺术家做出的许多创新,表明了强有力的观念和形式上的试验如何创生出新的音乐、绘画和文学,又
批判理论于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工作中,这群德国的犹太人学者试图诊断,甚至还想治疗社会的各种弊病,特别是法西斯主义和资本主义。斯蒂芬埃里克布朗纳在本书中勾勒了批判传统的代表人物(如西奥多阿多诺、赫伯特马尔库塞、于尔根哈贝马斯等)的主要思想,以及这一传统的许多重要文本和经验研究,并解释了诸如异化和物化、
《大学生命教育》是为大学生而写,旨在引导大学生“立生命于心、爱生命于行、成生命于意”,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之真、践行生命之善、创造生命之美”,助力大学生生命健康成长。同时也适用于生命教育初学者、从事生命教育的研究者与实践者,以及大学中生命教育的实践者和学习者。《大学生命教育》以生命的本体性和关系性为主线展开论述,引导大
关于衰老和死亡,我们应该提前做什么,怎么做? 正值壮年时,我们如何提前计划未来,眞正实现生而有爱,别亦无憾? 暮年将至时,我们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后半辈子,拿什么养老? 身患重疾时,我们如何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治疗,不给亲人带来巨大的身心负担? 生命将逝时,我们如何修复亲密关系,计划身后事,与这个世界优雅告别? 《人生除此无
本书以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成果,将马克思的文本置于当代历史与思想语境中,从马克思思想内部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等复调线索的内在互动关系出发,着重阐述了马克思哲学与形而上学批判的内在关联。本书对马克思哲学三大主题的概括,既准确地提炼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也体现了
在21世纪初期,道德人类学登上了人类学的理论舞台。近十年来,道德人类学在英语世界得以蓬勃发展,已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书出版于道德人类学发展中期。作为道德人类学的主要倡导人之一,雷天助在书中对道德人类学做出了阶段性综述,同时也对道德人类学的理论发展方向做出了提纲性展望。通过考察道德在人类学发展史中的地位,本
新指称理论是分析哲学运动后期的主要成果。本书批判性地考察了新指称理论的几个主要部分,包括摹状词的指称性使用,指称的因果理论和语义外在论,重点集中在直接指称理论。在此基础上作者深入分析了不同语境的区分和语境敏感性对语义内容的影响以及如何拆分传统的涵义概念,并通过指示词的语义学、二维语义学、相对主义语义学、实验语义学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