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鸿古代美术史论文集计划分五到六卷,收录作者1979年至今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八十余篇论文和讲稿,按照年代编排,展现了作者的三十余年的研究轨迹,打破西方研究中国古代美术的传统范式,通过探索新的观念和方法,使这个学科的内涵更为丰富和复杂。对中国古代礼仪艺术的内涵、定义及沿革做了界定,把历史研究的重点还原到古代美术品的原始
《西方艺术简史》一书,用精简的语言,通俗地讲述了西方艺术知识之精华。全书介绍了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建筑、雕刻、绘画及工艺品,以说故事的方式,结合历史、哲学、文学、地理、科学等因素,追寻西方艺术发展的脉络,图文并茂,对西方艺术知识和欣赏的普及大有裨益,是一本通俗入门的西方艺术史书。
中国美术馆是中国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1958年开始兴建,1963年由毛泽东主席题写“中国美术馆”馆额并正式开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家文化标志性建筑。中国美术馆集展览、收藏、研究、公共教育、国际交流、艺术品修复、文创产业于一体,是中国美术殿室,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中国美术馆》为美术馆简介及馆藏作品两部分,藏品中有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陈福善
《中国艺术:从古代走向现代》收录了作者近三十年来有关艺术理论的重要文章,并依照一直贯穿其中的学理线索加以统合,呈现出以探讨绘画艺术为主的整体面貌。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一部分探讨线性美;第二部分由线性进而思考动作性;第三部分进入艺术创作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层面,阐释意、气和韵,以及隐逸精神在艺术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第四部分涉及一
中有画家的照片、简历、评论家文章以及画作数十幅,较全面地展示了该画家的艺术面貌和艺术风格,是一本艺术性高、实用性强,可资研究学习的优秀图书。适合广大美术爱好者及其学习者阅读参考。
本书共10章,内容包括:现状分析——两种“公共艺术教育”的概念混淆;路径尝试——“通专融合”的公共艺术通识课程;侧重通识——以非艺术专业大学生为教学对象;侧重专业——以艺术专业大学生为教学对象;通专之间——以相关设计专业大学生为教学对象等。
本书收录《2018年度中国艺术学理论发展研究报告》《2018年度中国音乐发展研究报告》《2018年度中国舞蹈发展研究报告》《2018年度中国戏曲发展研究报告》等多篇关于2018年度中国艺术发展的研究报告。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这生命勃发、万物更新的季节昭示着盛夏的临近,也宣告了毕业季的到来,期待、憧憬和不舍在此刻萦绕我们的心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三年前的我们刚刚迈入人生的全新阶段,一如上海美术学院在当年挂牌成立,我们对上海美术学院的新环境充满了想象,希望在这里大展宏图,不负韶华。“不经一番
在当代视觉文化中,骷髅是*标志性、*被大家熟知的一种艺术符号。自20世纪70年代骷髅文化复兴以来,骷髅迅速占领了艺术、时尚、设计、流行音乐、电影电视等视觉文化领域。本书将为读者呈现一场骷髅文化的视觉导览。160余幅经典的当代艺术作品搭配对其历史文化发展的精炼梳理,充分展现骷髅符号这一矛盾体的无限魅力。 从中世纪的虚空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