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西方哲学史》真正做到了一本书讲透西方哲学发展历程。本书从西方哲学的奠基人苏格拉底写起,一直写到当代“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福柯,全面梳理了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17世纪到20世纪的各个哲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和成就。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在英国影响力很大的哲学学者,长期致力于促进当代哲学的发展,为了向大众普及哲学而
雅典似乎一直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美,正如耶路撒冷满腔热情地献身于正义;柏拉图把各个种的自然称作该种的形相;而形相有时也单独指美之形式这三点加在一起,可能会使人猜测柏拉图之所以把美等同于诸在之在,乃是因为他错把他所属的那个民族的精神当成了事物的本质。 美并非柏拉图的高原则,柏拉图的高原则是善,或善的型相,它高于在。苏格拉底
本书以托马斯·阿奎那的原著为依据,初步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托马斯·阿奎那爱的学说,通过对其爱的学说的本体论基础的考察,从本性之爱和超性之爱两个基本向度对阿奎那爱的学说内容及其理论特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本书还在追溯其爱的学说的理论渊源的基础上,从纵向角度考察了其学说的思想史意义。这些学术努力
本成果称谓的伪柏拉图作品是给古代希腊历目前一些未知名作者的作品由于归属错误或因为模拟(伪仿或托名)柏拉图作品而使人们长期误以为该作品出自柏拉图之手或人们对某些疑似的、乱真的或存在争议的柏拉图的作品所起的集体名称。它们包括一本辞典式的《定义篇》,十四篇对话作品,书信(十六封),警句(三十三首)和一份《遗嘱》等总共十八件作
在本书中,福柯主要通过解读柏拉图的《阿尔西比亚德篇》,明确阐释了修身伦理在西方历史上的变迁。它历经了四个时期:古希腊时期,即修身只是贵族子弟成为未来统治者的必修课;希腊化罗马时代,修身变成一般人立身处世的要求;基督教一统天下之后,摈弃自身成了新的律令;笛卡儿时代,关心自己转化成精神关心,即通过怀疑达到自我的确定性。福柯
本书为法国著名思想家福柯在法兰西学院演讲系列之一,授课时间为1984年,也是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后的演讲。三个月后,他离开了人世。在此年度的课程中,福柯的视觉起点是对古希腊的直言概念所做的分析,直言的特点是说话者真实的言语。通过对苏格拉底与犬儒主义的解析,福柯对于直言的分析涉及三个方面:对说真话方式的分析、对治理术的研
大卫休谟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验主义与科学自然主义传统中*影响力的代言人。其思想,尤其是关于人性的研究与探讨,揭开了现代道德哲学研究的新篇章。本书从休谟的经典文本出发,通过对同情原则的解读,理性、情感与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分析,道德判断的深入探讨,寻找休谟道德哲学的理路,发现那些蕴藏在休谟理论背后隐而不显的重大
西方哲学的普遍性是指西方哲学家所阐述的作为世界本质的普遍性。《西方哲学普遍性的沦落》认为西方哲学的普遍性作为本体论的对象通过决定人性乃至人的普遍价值观构成了人类之根,因而也决定着人应该如何活着(人是什么、人从哪儿来和人应该到哪儿去)。《西方哲学普遍性的沦落》通过传统形而上学、康德形而上学、海德格尔哲学和德里达哲学四个节
在第1部分哲学中,每位作者都对概念进行了定位,它们和启发了德勒兹思考的哲学家们息息相关。 第1章力的作者提出,这个术语的重要性涉及德勒兹对斯宾诺莎和尼采的重新理解; 第2章处理表现这个概念,以帮助读者理解这个概念如何能够一如既往地扩展到德勒兹和加塔利在《千高原》里就力的口令和阐释的集体装置展开的一连串思考; 第3章通过
本书是叶秀山先生的遗著,集中反映了叶先生人生*后五年的思路历程。全书以问题视角为导向,梳理了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着重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了西方近现代哲学发展的特点、优势及问题,并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路历程相对照。全书坚持走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学术与思想创造并重的道路,积极探索中国和西方哲学视野下对同一哲学问题的不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