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融合了徐小跃近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要义的最新思考,提出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十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并进一步突出儒、道、佛三家如何从价值观念、思想层面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础、核心的思想。本书从哲学、宗教的角度切入,提炼出中华民族最核心的文明理念和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之根,并正视和突出其对现代化
本书以杜维明先生提出的“精神人文主义”思想为理论框架,溯孔孟荀董之源,续程朱陆王之思,基于孟子文本,对儒家商业伦理的源头活水进行了深入阐发,在开显儒商精神、建立儒商认同、超越启蒙心态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探索,是当代儒家商业伦理研究的重要著作,能为新商业文明的建构提供有益参考。
由于对中国哲学与文学的热爱和研究,布莱希特被同时代人称为中国人,而他在流亡丹麦期间的诗作《老子流亡路上著<道德经>的传奇》更是将他与中国的老子道家思想联系在一起。一直以来,西方学者对布莱希特这首诗的评价高度一致,如认为它当属布莱希特最为著名的诗歌之一20世纪最为优美的德语诗歌等,即便有如此一致的高度评价,但学者们对诗作
围绕华夏制度文明,回溯儒学的源头,深挖先秦儒家思想精髓。全书分为政论经济文化三大部分,从孔孟原典出发,融合多学科知识,归纳并阐述先秦儒家对国家治理的各项制度主张,全面剖析了原始儒学在政权组织形式、刑罚、税收、资源分配以及社会福利等多维度的制度构建。作者认为孟子的爱有差等是文明社会的基石,不仅深入挖掘了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历史记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习前人智慧,是帮助我们行稳致远的重要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论语》作为其中的经典,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自己、改造世界的无穷智慧,它散发着思想的光芒,时刻融入并指导我们的生活。 古人评价半部《论语》治天下,因为《论语》包罗万象,谈
??本书是中国文化名著《孟子》全本的今注、今译及评析。内容包括五部分。(1)解题。勾勒《孟子》七篇中每一篇的主题思想及主要内容。(2)原文。分章摘录,并加以标点。(3)今译。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将每章用现代汉语加以直译。(4)注释。用简洁的语言,对原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句进行解释。(5)评析。在综合古今注家的基础上,
《李文公集》是由北宋王深甫编成的唐代学者李翱的文集。李翱勤于儒学,博雅好古,其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文学与哲学两方面。他反佛崇儒,《李文公集》中所收录的《复性书》即为这方面的代表著作。集中所收录的文章还涉及性与情、文章与义理等当时儒学讨论中的关键问题,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李文公集》现存的主要版本有:明成化冯
本书通过湘学形成、演变的千年学术历程,考察湖湘地域性学统与中国文化道统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对湘学学统与中华道统之间关系的探讨,从源远流长的湘学发展脉络中挖掘中华文化的道统意义。全书共十五章,前五章探源中华道统,讲述湘学的形成与传承,辨析湘学学统与中华道统的内在联系。后十章通过对周敦颐、胡宏、王船山、魏源、曾国藩、郭嵩焘
对于理想人格应有的具体质素而言,学界目前可见关于情、才、德中某一方面的研究,但人格进行研究的成果则少有。故此,为对先秦两汉儒道理想人格之具体质素进行更加形象中,分别对先秦两汉儒家理想人格的情与性、智与才、德与性以及道家理想人格的情与性想人格之情、才、德思想对于刘劭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刘劭理想人格思想对先秦两汉儒道系进行讨
《莊子》是道家經典,也是中國文學、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歷代學人或以玄解莊,或以佛解莊,或以儒解莊,各有得失。本書以莊解莊,通過《莊子》各篇之間及《莊子》與諸子之間的互證來探尋《莊子》本義。采用講義體例,篇首有題解,篇尾有小結,以歸納篇目宗旨,回應學術難題。每篇分章,章下分節,每節自成段落,以概括章節要點,梳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