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中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繁衍赓续,薪火相传,发挥重要作用。 《汉书·艺文志》记载: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概言之,经方是根据草木金石等药物的寒凉温热之性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仲景方剂被冠为方剂之祖,临床中使用经方的机会很多,且是后世方剂派生之源,因此仲景方剂受到后世医家的高度重视,学习经方及应用经方是医者的临床基础。本书名为《仲景方剂使用手册》,将仲景方(
《师古斋汇聚简便单方》,约成书于17世纪初,编著者为明代吴勉学(字师古,又字肖愚),徽州歙县丰南(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其曾官至光禄寺丞,后弃官从事刻书事业,是规模大、分工细的明代名坊师古斋的主人,成为明代徽州地区最大的刻书家。《民国歙县志》记载吴氏博学藏书,尝校刊经史子集及医书数百种,雠勘精审,所集河间六书,收入四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项基本任务,应遵循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只有教学科研互动,科研反哺教学,才能达到教学与科研双赢。本书是由多年工作在中药学教学一线的教师编写而成,分为科研成果转化篇、实践教学创新篇、教育教学成果篇三部分,收集了49篇与中药学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为更多课程的科研反哺教学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本书分三部分,上篇为『药理思辨』,从中药的发现、治病治理、辨药之法、用药大要、药物类辨、影响药性和功效的两大因素,阐论药性和药用之理;中篇为『药例十辨』,列十大专题,论药例味,总以药物之形气用为辨;下篇为『本草精华』,在梳理历代代表性相关著作的基础上,精选部阐理之作,摘录其中有关药性与用药规律的经典论说,
《云南重要天然药物分子鉴定》以云南省70种重要的药材为研究主体,系统地阐述了70种药材的植物形态特征、药用历史、资源情况、现代研究、前景分析以及DNA条形码标准序列等内容,其中植物拉丁学名和植物形态描述参照《FloraofChina》;药材鉴定内容以DNA条形码分子鉴定为特色,是区别于传统四大鉴定方法——基原鉴定、性状
本书主要介绍《本草纲目》这本书的概貌,从古人的著作中提炼一些对于身心调理有用的药方。共分十一章内容进行介绍。即第一章,中药常识知多少;第二章,从认识中药开始;第三章,常见疾病养生药方;第四章,气虚进补;第五章,血虚进补;第六章,阴虚进补;第七章,阳虚进补;第八章,心虚进补;第九章,肝虚进补;第十章,脾虚进补;第十一章,
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40余年学医、行医经验及读书心得体会,撰写的一部中药学习与方剂应用方法图书。图书内容包括六部分,分别是应知会用的要药、良药、佳品、将领药、引经药,症、证、病及脏腑用药技巧,常用药物的剂量、用法以及特殊病证的重用药及慎用药的用法,中药配伍技巧,包含了配伍十法、症状常用药的配伍、脏腑证候常用药的配伍,最后
本书主要从三个部分阐述加味丹参饮的现代研究进展,第一部分为药学研究,介绍加味丹参饮中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富集工艺,复方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和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测定;第二部分为基础药理学研究,围绕减轻缺血/再灌注与缺氧/复氧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抗动脉粥样硬化及调节脂代谢、调控心肌细胞自噬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和对
本书将中药按功效进行分类,逐一介绍其治疗肿瘤尤其是肝癌的现代药理研究。从中药的古籍出处、药物来源(产地及药用部位)、别名、性味归经、功效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同时,重点阐述了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在具体内容上,一方面从中药治疗肝癌及其他肿瘤的药理作用进行展开论述,包括其细胞毒性、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等方面;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