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的研究历程》书稿是由不同时期独立成篇的论文汇集而成,但它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各篇章之间有着一定内在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它也可算是一部相对完整的专著。它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对实用主义的研究和认识的发展历程。尽管个人的研究和认识存在着很大局限性,只是我国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和认识的全豹之一斑。但从这一斑在一定程度
本书以开放性的视角,打破了人们过往对耶稣的刻板印象,呈现了一个欢乐、幽默、教导人们在当下发现永恒天国的耶稣形象。这是深富现代精神的福音,是耶稣的话语与人们当下心灵的困境产生联结的全新方式。当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耶稣,便能睁开心灵之眼,看到贫乏之中的丰盛,饥饿之中的饱足,悲伤之中的喜悦,困顿之中的福祉。一切相对的事物,都
《经典叙事学视域中的sj叙事文本》由史而论,史论结合,以论为主。书中运用文学批评理论对作为文学的sj进行了整体研究,填补了我国系统研究sj叙事领域的空白。全书对sj文学研究的源流作了精辟评述,由sj叙事批评的理论构架人物情节时间背景修辞等主题构筑全书的主体部分。*后以sj叙事批评的反思和展望作为总结性的余论。
《参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全名《周易参同契》。书中借用乾、坤、坎、离、水、火等法象,以明炼丹修仙之术。为道教系统论述炼丹的*早著作,道教奉为“丹经王”,是千古丹经之鼻祖。 《我说参同契》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三年在台湾讲解《参同契》的记录,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认为:《参同契》参合了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且熔于一
朝鲜半岛
身处后工业时代,人们发现文本的敞开和过度的诠释一方面摧毁了宏大叙事的神话,另一方也导致了意义的消解、阻断了沟通的可能。在这一语境下,作者将神学阐释学引入人文学,目的在于让人们在确认人的有限性、语言的有限性和诠释本身有限性的同时,确认意义的真实性,找到理解的支点而不是逃入虚无。本书作者杨慧林是中国诠释学研究的权威,本书是
《基督教的无神论》是由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写作、金寿铁(笔名梦海)翻译的作品。布洛赫是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有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对马克思主义传统做出创新的人物。布洛赫的著作是具有包罗万象性质的形而上学体系。在哲学的贫乏时代,布洛赫通过一系列伟大著作使形而上学重新成为真理与现实。这部著
李提摩太(TimothyRichard)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有影响的宗教人士,也是中外达官贵人的座上宾、维新派的幕后师爷、孙中山革命党的反对派……《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详细记录了李提摩太在晚清45年期间,他在宗教、科学、通讯、国际贸易、赈灾、现代学校和专业学院的创设
本书精选了出自《圣经》的若干个德语惯用语。第一章为出自摩西五经的德语惯用语。第二章惯用语出自《旧约》中的历史书、诗歌智慧书和先知书部分。第三章源自四卷福音书。第四章涉及《新约》中的《使徒行传》、书信和《启示录》。书中附有大量插图,包括对惯用语的详细解读。
《复旦中华文明研究专刊·治气养心之术:中国早期的修身方法》围绕中国早期(先秦至西汉)的“修身”方法,分“基本思路及表达方式”“心、气及身体观”“儒家的修身论”和“道家及法家的修身论四部分,共收录了17篇论文,从文献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视角展开论述,对相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