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文学课》收录了朱自清、闻一多、浦江清、萧涤非等国学大家的文章、演讲以及授课实录,并以时间的顺序梳理从先秦到清朝的文学发展脉络,并将重要的文学作品和作者进行细致的分析,帮助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读透中国古代文学。书中所选文章均为西南联大教授所作,通过阅读书中的文章,也能使读者感受到西南联大高质量的通识教育以及西南
本书聚焦从萧颖士到韩愈这一因师门关系而形成的文学流派,在厘清流派主要成员及其传承谱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他们作为通儒型人才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包括礼官身份、史官身份、传奇作家、地方循吏等,最终阐明萧-韩流派成员作为中唐通儒群体的代表,如何在唐宋文学、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开启士人从文儒到通儒的身份转型,继而影响到宋代官僚士大夫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对百年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历史梳理,将1912年作为中国新文学的起点,体现了新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分期理念;将新的文学史理论融入教材编写之中,以历史的、人性的、审美的文化价值立场架构起文学史描述的主线,贯穿起一部发现并体认“人的文学”历史,对文学的经典化品质进行了全面梳理,以求史料详尽、理论扎实、思
本书是集合大西北文学研究的文集,立足于大西北广袤且丰富的土地,发掘西北人、西北事的文学现象、文化事件,对其深入评析,截取地域侧面深入挖掘以期对文学研究有所裨益。本书力立足大西北,面向全国,参与当代文学与文化前沿建设,介入大西北文学与文化发展进程,注重理论创新和现实意义、历史感和当代感、学理性和前沿性相结合。陕西师范大学
伴随着当代文学史书写取得实绩,当代文学史研究也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本书从话语层面切入,全面、系统整理中国当代文学素材,重绘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学史书写的史实图景,对未来的文学史书写与研究极具现实意义。不同的文学史观,影响着不同文学史研究的话语,本书对文学史和文学史观进行系统化分析,极具理论价值。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本书在充分吸收有关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十多年来所搜集的古代海洋文学的文献(包括海洋地方性文献),以时代变迁为经,以海洋小说、海洋散文和海洋诗词歌赋为纬,梳理、分析和描述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海洋文学发展脉络,力图总结、提炼它的规律性因素,是相对比较系统和完整的具有通史性质的一部古代海洋
本书以《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为母本,意在为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海外孔子学院或一般文学艺术爱好者提供一种别开生面的新教材、新读物,使他们在寓教于乐中增长知识、陶冶性情,初识中国审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别具一格。本书以“文学的图像”为对象,以“文图关系”为线索,以“语图关系”为方法,依照历史顺序,点面结合、深入浅出,详略兼
《西南联大通识课:典藏纪念版》,通过精美装帧赋予书全新意义,内文经再次编校,更为翔实可靠,是一套更值得收藏的传统文化图书。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图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5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多个角度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
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是个蜕变的年代,在文学上,以"现代诗批判"为开端,提出了"诗的西化"和"诗与现实的关系",也即文学的民族性与社会性问题。"回归现实"这一新的社会意识的萌芽既是促使社文学论证发生的动力,也因为论争的开展,以及在小说、诗歌、音乐、美术以及社会生活领
本书意在重新回到产生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的历史现场,进出文学、历史和社会的复杂关系之间,通过对历史细节和动力的追索,阐释历史,发明文学。从思想和人文的角度进入20世纪中国社会的核心经验,阐释20世纪文学及其经典的特质、逻辑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