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常赞春先生有关国学的普及著述,分《国学谈》《国学再谈》《经学谈》《文学谈》《诗学谈》《金石谈》《字学(书法)谈》七种,是先生众多著作中精选出来的普及读物。在当时,先生作此类读物,是为寒门子弟学习传统文化获取门径而专门撰写,故而各类著述均极为简要通俗,却能指明要点,尤其指出其不足之处,显示出先生对国学极为精熟,以及
本书第三十一辑,在“经学历史”“经学义理”“经学文献”“书评。书讯”等栏目下,汇集了包括覃力维《大戴礼记佚篇的学术史考察》、马楠《晋武帝诸王师友之经学》,白如《<毛诗>阐释体系中“后妃之德”的设定、渊源及影响》、郭晓东《常州学派与〈春秋>穀梁学:以庄存与、刘逢禄、戴望为讨论中心》,彭华《<尔雅·
本书内容讲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凝缩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是珍贵的文化瑰宝,具有永恒的传世价值,孩子从小诵读国学经典,将终身受益。本书《国学启蒙故事》从勤学与明智、道德伦理、成语与历史典故等几大主题出发,选取了一系列朗朗上口的故事:车胤借着萤火虫的光认真看书,成为了一名大学问家;薛谭虚心改过,最终成了一名
本书是一本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学论文集,辑录善本佚文,发前人之所未发,见前人之所未见,推陈出新,包罗宏富,见解深刻,详赡而精,丰富了中国传统文献学、语言学、考据学、历史学之研究,体现了海内外传统四部之学的优秀成果,拓展了相关领域课题研究,是一本推进了学术前沿研究进展的学术图书。本书选收当年学术名家与学术新秀精心撰写的最新经
本书由复旦大学历史系邓秉元教授主编,分学术遗札、经学义理、古典新诠、经义阐微、经学历史和圆桌会谈几个部分。学术遗札收录任铭善致锺泰的多通信札,既有对传统学术的阐发,也有前辈学人的交往。古典新诠收录了关于《老子》古本的校读和对《老子》第五章的解析,基于传统经典文献,于古今学术方法能够取精用弘,既说理透辟,复抉发新义。经义
本书按内容分为四卷,第一卷经史与义理,对六经皆礼说、西周彝伦、《春秋》作者、郑玄注《礼》四个学术史上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二卷天象与物理,分别探索了地理学史上的九州分布、天文学史上的岁星纪事、音乐史上的周代燕乐和逻辑学史上的《尔雅》思想;第三卷六书与九数,则从文字音义入手对《仪礼》《诗经》《周易》等典籍中的文
本书立足《论语》《孟子》《庄子》《史记》《孙子兵法》《世说新语》等国学经典文本,通过10堂国学经典课,阐释其所蕴含的极具中国哲学的智慧,让读者不仅可以借此了解中国的国学经典,更能透过经典读懂悠久的中国文化和深厚的哲学思想。同时,本书注重传递向上向善的中国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文
《国学论衡》系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的学术集刊,旨在为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研究的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学术研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的理解和诠释;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世界文化、文明之间的对话;以理性考量塑造未来中国文化和学术思考。本书是第12辑,发表十八篇文章,分为特约论文、先秦名辩、当代思潮、逻辑史评和学
??晚清今文经学的兴起受到乾嘉汉学的影响,包括治学方法、思路等方面,同时汉学家对经学义理的考量,也促使今文经学转向对经学义理的重新讨论。本书通过对刘逢禄、宋翔凤、戴望等学者相关学术思想的分析,意在表明晚清学者对经学义理的关注,离不开对孔学精神的不断探究,而这种精神的把握需要借助今文经学。而晚清学者思想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本书是《东莞历史文献丛书》的第二辑(第一辑已于2017年出版,全套书共47册),收录广东省东莞市1912年以前刊刻的各种文献和著述,尤以民国时期的文献为主,包括各类刻本、稿本以及期刊文献等,其内容涵盖东莞一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本书的出版,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东莞近代人文的发展历程奠定坚实的文献基础。《东莞历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