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围绕古典实用主义奠基者皮尔士和詹姆斯的信念观展开研究。运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证得出二者信念观都由信念的界域、确立信念的规范力、信念为点探究至真、信念于内外力相交处确定是其所是此四部分构成。其中,前两部分是詹姆斯对皮尔士信念观的突破,也是二者信念观差异之处。后两部分是詹姆斯对皮尔士信念观的承袭,也是二者
对于推理本性的认识,关乎我们的思想方式。本书以古典实用主义在推理论上的贡献以及推理论在古典实用主义思想中的地位为两条交织的线索:一方面,遵循逻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原则,紧扣实用主义有关推理(reasoning)与理性(Reason)内在缘结的思考,深入剖析推理论既有研究范式(即现代数理逻辑与推理心理学)在义理和
本书共分四编:马克思学说的文化批判精神、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诉求、文化哲学视野中的现代性问题。
全书根据作者研究的实际历程,即在不同时期先后涉及的四个领域,把作者这十几年陆续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的与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三十几篇论文和译文全部收录。
本书分析了异化的提出和现代哲学主题的变化,对异化的哲学意蕴进行了深入解析,从现代生存论视域出发分析了异化对人的生存价值和生活意义造成的贬损,阐述了科技异化、商品异化、心理异化和物化等异化生存矛盾的主要表现,提出了唤醒人们超越和扬弃异化、重建人类理想的途径。
“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批判”是指对纯粹理性进行考察。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而理性则是天赋的。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无法感知世界。因此范畴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康德认为理性
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以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为出发点,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直接理论来源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其次,需要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思想演变历程进行详细的梳理。再次,需要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理论内核—社会实践进行专门的强调和论述。最后,指出共产主义运动是马克思人的本质实现的具体路径。
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研究
导读萨特《存在与虚无》
本书是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对身体、空间等论题所做研究的成果结集,分为身体的技术空间的政治后现代性的谱系三个部分,共十九篇文章。部分的六篇文章论述身体在西方学术史中的地位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第二部分的六篇文章是作者对空间问题的研究成果,集中讨论了身体的社会学,以及权力如何把个人的身体局限在空间之中,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