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异论》门探讨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关人体生命生理的基本问题,主要指藏象理论。本书将藏象进一步分为内藏象与外藏象两大系统,认为藏系的功能应是内外藏系功能整合的结果。本书提出较多的观点和新概念,与传统的藏象理论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称之为“藏象异论”。
《黄帝内经名家评注选刊:内经评文》是周学海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在熟读古人评注的基础上,从文学角度对《内经》进行批点,遇有精妙之处,直抒胸臆,或阐发主旨,或推广简括,或赞赏奇文,或揭示晦涩,章章从头品到尾,段段说明脉与络。指示清晰,初学易读,而省去揣测;点评犀利,笔墨虽少,而实多收获。句读所断,有异前人者,突显经文本义,方
《黃帝内經》是先秦時期防治疾病經驗總結和理論的升華,代表了這時期醫學的最高水平。它作為中醫藥翠的第一部經典,構建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奠定了中醫學基礎,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養生保健知識,是醫家的臨證之書,更是古代的百科全書與中華傳統化的瑰寶。兩千多年來,中醫學的各項成就,幾乎都是在《黃帝内經》的理論原則指導下,經代醫家的實
中医与西医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除了治疗人的肉体,还治疗人的精、气、神。其精气神部分,比如经络穴位、五运六气、五藏六腑,便是与西医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些,第一是中医“内证”的领域。《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作者无名氏)是一本从中医视角谈解剖的书,它甚至不仅仅是一本谈人体奥秘的书,它所揭示的是人的生
《近代名医伤寒论著十人书:伤寒发微》是经方大家曹颖甫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医近代史上著名的《伤寒论》注本。全书不分卷,分为太阳下篇、阳明篇、少阳篇、太阴篇、少阴篇、厥阴篇、霍乱篇,阴阳已瘥后劳复篇等。书中注释以采张志聪、黄元御二家之说为主,兼取他家之长,并多能阐发己见而别具心得。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释条文、分析病机、讲解方
1.本挂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以下简称《新标准》)绘制。《新标准》与GB/T13734—1992《耳穴名称与部位》相比,主要变化如下:(1)增加了“耳尖前”、“耳尖后”两个耳穴名称。(2)调整了以下几个耳穴定位的描述:①交感:在对耳轮下脚前端与耳轮内缘交界处,即对耳
《内经心悟——复气论辨证与治验》一书,共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讲述了作者对中医的认识,下篇是复气论指导下的临床验证。 在书中,作者从《黄帝内经》的经典中,提炼出以气为介导的“天人合一”医学模式,而 “复气疗法的实施,就是医者调治患者自身气机,令天人两气场交流协调,必须是顺合天机,让天机去带动
《类经》是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继隋代杨上善《太素》之后,对《黄帝内经》进行全面分类并注释讲解而成的一部医学经典之作。张景岳(1563~1640年),名介宾,字会卿,景岳乃其号,别号通一子,明代杰出医学家。祖籍四川绵竹,后迁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他出生于兼通医药的官僚世家,家境富裕,自幼聪明好学,素性端
若干年前的“龙胆泻肝丸事件”,使许多人对中药望而生畏;若干年后的中医知识大普及,又使许多人沉溺于使用针灸、中药进行养生保健而乐此不疲。然而,就如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由于中医药学有着复杂、系统的理论,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药到病除;如果对其一知半解就盲目使用,则难免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虽然目前市
《黄帝内经灵枢译释(第3版)》一书是中医学主要理论的基础之一。《黄帝内经灵枢译释(第3版)》运用阴阳五行以及天人相应的整体观阐述了脏象、经络、病机、诊法、治则等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对经脉、腧穴、针刺及营卫气血等,均有独特的发挥和系统精详的论述。为了便于读者对《黄帝内经灵枢》原著的阅读和掌握,这本《黄帝内经灵枢译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