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弥补了国内阿恩海姆早期美学研究的不足,填补了国内至今未有一部系统研究阿恩海姆早期美学专著的空白,通过对其专著进行细致地梳理总结,使国内对阿恩海姆的美学思想的整个历程有一个更完整的认识,厘清了阿恩海姆早、晚期美学思想的关联与差异,对扭转国内对阿恩海姆美学概况化认识、片面化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中心,兼及东西方美学和美学史研究的集刊,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每一期根据本年度的学术热点和动态开设相应主题栏目,通过组稿来讨论相关议题。基本内容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媒介美学研究、悲剧理论研究等领域。本期除了上述常规栏目,还特别设
本书邀请中国城市规划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崔功豪教授、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南京大学美学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潘知常教授、江苏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首席专家叶南客研究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周琦教授、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教授等数十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美学艺术、
本书以“致瓦格纳”为序言,下分为25节。作为一部美学经典,尼采在书中解开悲剧美学之谜,即希腊悲剧是由于日神阿波罗精神与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的对抗与调和而产生的,并以酒神精神为主导;主张在悲剧的痛苦中感受到一种更高的、征服的欢乐,看到生命乃永恒的美。作为尼采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著作,本书既是尼采哲学的诞生地,也是理解尼采全部美
本书收录了周宪的四篇文章,《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的紧张》一文刊发于《文艺研究》2014年第5期理论专题的首篇。这篇讨论艺术史与艺术理论之关系的文章,以高屋建瓴的宏观视角,运筹多个领域的研究材料,追溯了西方自有艺术史学科以来史、论之间是如何相互磨合并最终相互促进的。《审美论回归之路》一文则着眼于外延更广的“理论”新趋势。该文
非遗、认同与审美表征,是一个涉及现代人集体身份和共同心灵的美学问题,是一个如何基于过去的历史和当代文化需要进行审美创造和艺术变形的问题。在广西,以民歌、花山岩画、铜鼓、壮锦、绣球等为“原型”的民族文化再生产,不是一种简单的物质再生产,而是一种意义的再生产,不仅反映了当代广西多民族的整体性文化诉求,融汇了当代广西多民族精
梁启超是19、20世纪之交中国思想文化由古典向现代拓进转型时期的一代宗师。梁启超的思想文化创构面临着中西古今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面临着民族命运与民族人格的迫切现实问题,他交出了自己个性鲜明卓有成绩的答卷。全书主要含引言、正文、附录三部分。从梁启超美学思想的逻辑脉络、主要范畴、重要命题、价值启迪四个方面着手,对梁启超美
本书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模式,既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美学对现代审美理论的贡献与影响,也深刻地展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在把握现实审美文化变革与文学批评实践的理论价值,对当代审美教育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为指导,探索解决当代审美教育的问题并寻找其出路。
《意象之美:意象阐释学的观念与方法》集合了顾春芳教授比较有代表性的戏剧、电影及其他学术论文24篇,阐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意象的当代意义。全书论述了宗白华、张世英等美学家的美学思想,梅兰芳大师的表演艺术,经典名著《红楼梦》的叙事美学,电影《小城之春》《白蛇传·情》的美学意义…&helli
《西南联大美学通识课》是联大美育的直接遗产,由朱光潜、朱自清两位大师的讲义和学术成果组成,其中包括美学大师朱光潜对美感来源、美的创造与欣赏的系统性论述,以及文学大师朱自清对文艺美学的专门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