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建构“身份地位化”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借由相关解密外交档案,探究了1945年至1967年(二战结束至东盟成立)期间英国的“东南亚区域合作”政策,揭示了这一政策实践对东南亚的区域影响。研究认为,英国的“东南亚区域合作”是其东南亚政策而非现代意义的区域合作,但在区域“身份地位化”进程中,英国的政策实践从合作成员共享、集
本书拟收录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及其前身(政治学系、国际政治系)不同时期代表性学者(陈其人、王邦佐、曹沛霖、孙关宏、王沪宁、倪世雄、朱明权、俞正樑、浦兴祖、林尚立、陈志敏、陈明明、臧志军、郭定平、刘建军、苏长和、陈周旺等)的代表性成果,充分展现复旦政治学学科的发展历程、脉络和特色,不仅旨在彰显政治学复旦学派的风
本书共收录东南亚区域国别领域的12篇论文。这些论文涵盖东南亚各国的法律制度、气候变化、历史、政治、政党制度、社会保障、东盟与域外国家关系等问题。这些论文经过精心挑选而出,紧扣东南亚研究前沿,时代感强,有学术价值,是一批高水平的论文,作者都是东南亚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这个论文集的出版对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区域与国别研究、对深
本书从概念、特征、效力基础出发,深入阐释了美国“长臂管辖”的基本范畴、分析其实施的领域与措施,并对其对我国国际合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在分析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如何应对美国“长臂管辖”提出了参考建议。
安全治理是阿拉伯国家联盟的重要议题,也最受关注。自1945年成立以来,阿拉伯国家联盟在维护阿拉伯国家利益和解决地区争端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阿盟在不同时段对不同类型冲突的安全治理进行个案分析,可以看到,阿盟的安全治理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表现,受到阿拉伯国家关系以及地区、国际局势的影响,以阿盟在某一个案中的不利表现而断定阿
本书主要关注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以及如何加强和改进区域国别研究。全书分三部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部分,包括区域国别学与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交叉融合、外语学科国别和区域研究课程的课程思政探索、二战后德国区域研究的历史沿革与启示、田野调查与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研究理论与方法”部分,阐述德语地区政治语言学对区域国别学研究
本书分为国际公法专题研究、补贴规则演变及反补贴应对专题研究、中国加入WTO20周年专题研究、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专题研究四篇,收录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及涉我风险点;中国在WTO诉美国反补贴措施案中胜诉的意义及启示;WTO补贴规则改革与中国的应对等文章。
本书对现有系统化、制度化、组织化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分为三篇十一章进行研究介绍,方法篇对国际争端解决方法进行梳理,然后按照领域篇、区域篇分别介绍有组织的专业性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具体内容如下:方法篇介绍了国际争端解决的方法:谈判、斡旋和调停、调解、调查、国际仲裁、司法解决,进而介绍了海洋、能源、世界贸易组织、投资国际争端
本书以历史演进为主线,以文化交流为基石,讲述西班牙与中国五个世纪源远流长的交流史。其中不乏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发现和有趣的发掘。例如,中国清朝全国流通的白银主要来自西班牙,以致当时西班牙白银几乎是唯一的中国流通领域的硬通货;弗朗门戈享誉世界,西班牙女郎在那激动人心的舞蹈节拍里,标志性的打扮是披着的披肩,但那恰恰是风靡欧洲的
本书明确提出十字路口的“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以此为主题,汇集了作者关于国际问题的一系列文章和会议发言等,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国际形势的重大判断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总结历史经验,阐发对国际重大问题的看法和主张,介绍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