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营利评论》创刊于2007年12月,是国内第一本非营利组织、公益慈善与志愿行为研究的专门学术集刊。在各界同仁的广泛支持下,《中国非营利评论》自2013年以来连续入选CSSCI集刊目录,已成为领域内最重要的学术阵地之一。《中国非营利评论》秉持严谨、包容的办刊原则,坚守双向匿名评审制度和学术规范,鼓励实证、思辨、描述
既有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研究大多采用国家-社会关系分析框架对各级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互动关系结构展开探讨考察,却忽视了市场机制在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影响。本书以近十几年来国内社会组织发展的外部资源环境变迁为背景,围绕本土资助型基金会兴起发展及其实践议题,以基金会公益创投为聚焦对象,重点针对基金会资助实践中的市场要
2016年,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发挥社会组织在民间对外交往中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社会组织参与海外援助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然而,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的经验与知识积累还非常有限,还需要在学习国外民间组织参与海外援助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
《中国非营利评论》是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办的集刊,以中国非营利事业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本书是第29卷,以非营利市场为主题,聚焦中国企业基金会发展、基金会的投资行为、新生代民营企业家、行业协会脱钩改革等问题;论文专题,涉及草根公益组织的合法性、大数据与群团组织服务治理、党建引领社区志愿服务、社会组织的危机学习和协同
社会组织能够与政府在社会服务供给方面形成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分工合作关系,政府越来越多采用各种方式委托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社会组织成为多元化社会服务的积极供给者。本书系统研究了社会组织的功能定位、效率优势、经济贡献力、社会贡献力、增强社会经济贡献力的政策路径等问题,共分为五章。第1章为导论,第2章为社会组织经济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合力论认为,历史的结果往往是由各种相互交织、相互渗透、来自四面八方的不同的力最终形成的合力缔造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展开与推进也绝不是单个因素可以左右的,那么其是由哪些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呢?直接的、间接的、必然的、偶然的因素都有什么?面对浩如烟海、纷繁复杂的史实该如何去探知答案?翻开历史,尽可能
在南京国民政府对外交涉收回领事裁判权之际,上海的公共租界发生寿圣庵事件,湖社与住持为了道契的保管,打了数年官司。由于道契受到外国法律的保障,价值非比寻常,湖社遂为此与寿圣庵住持兴讼。在原告被告法庭上的对质、双方律师的参与辩护、法官的推敲和判决,以及审判流程等方面,皆体现了中国近现代化的缩影。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临时约法
《中国非营利评论》是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办的集刊,以中国非营利事业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本书是第28卷,笔谈部分以“第三次分配”为题,内容涉及第三次分配的内涵与意义、第三次分配在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潜力、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路径等;主题论文是“慈善捐赠”,分别探讨了慈善捐赠中的捐赠者个体的心理视角、传播行为、信任以及税
本书总结了社会组织在2021年的整体发展情况、典型特征和重大成果,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慈善组织、社会企业的不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类总结。本书论述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以及参与乡村发展的有效途径,还涉及共创公益生态、民办非企业单位内部治理研究、非政府组织作用研究、社会组织成长与政党—社会关系等内容。
1978年12月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四十多年,我国社会组织取得了飞速发展,社会组织成为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格局的重要一极,尤其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中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当前,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由政府业务主管单位、业务指导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协同管理下,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