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1981年至2020年间作家王安忆在法语世界的翻译和接受情况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文学和接受理论的研究视角,分析新时期以来王安忆作品走向法语世界的完整轨迹。本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梳理四十年间中法两国围绕王安忆展开的一系列译事活动,讨论出发语文化主动输出与目的语文化主动发掘两种模式下,译介行为的不同形态和得失区别,
"词体韵律学"是一个词学研究新的视点。本书通过这一视点对词的用韵、格律、句法、结构等进行了详尽研究,提出了读破、意读、律读、韵段、添头、剪尾等自创概念,并利用相关原理分析了不少实例,解决了不少词体韵律方面的问题。这些概念和观念的提出,对于词体研究、词谱修订有着重要价值,从中可见作者在词的创作上浸润颇深,对词的体式分析深
《古代戏曲与东方文化》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典戏曲文学与东方文化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的绪论首先阐明何为东方文化,比较深入地考察了东方哲学对包括中国戏曲在内的东方戏剧的巨大影响,认为东方戏剧的共性及其与西方戏剧异趣,根本原因在于其均植根于“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该书的法语译著版本入选了
《库尔曼别克》史诗是在我国柯尔克孜地区广泛流传的一部代表性英雄史诗。本书以《库尔曼别克》史诗的居素普·玛玛依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这一文本的探讨审视该史诗复杂而多变的叙事结构形态。从史诗文本的形成入手,围绕口头传统,重点考察史诗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产生年代及各文本的基本情况和特点,通过对史诗不同的文本的比较,找出其中的共
《中国诗歌研究》是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所创办的大型学术丛刊,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诗歌研究。自创刊号起,先后设置有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中国诗歌理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研究、当代海外华人诗歌研究及中西比较诗学研究、诗学史及诗学文献研究、青年论坛等栏目。其中诗学史及诗学文献研究、青年论坛,为特色栏目
福建省宁德市,别称闽东,从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到宋代诗人谢翱、元末诗人张以宁,再到五四时期的“九叶派诗人”杜运燮,这里有着悠久又独特的人文传统与浓厚而繁荣的诗歌创作氛围。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汤养宗、叶玉琳、伊路、谢宜兴、刘伟雄等为代表的闽东籍诗人形成了“闽东诗群”,作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性诗歌方阵,四十
在省委宣传部关于“持续打造出版精品”精神的指导下,积极落实“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一批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文化读物”的指示精神,打造“大家学术文库”系列图书,此次申报为第二辑,包括历史与文化研究、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哲学与思想讨论、科学与教育四个领域,是
在省委宣传部关于“持续打造出版精品”精神的指导下,积极落实“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一批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文化读物”的指示精神,打造“大家学术文库”系列图书,此次申报为第一辑。该系列图书涵盖了20世纪初至中期的知名学者,如舒新城、王国维、傅斯年等学术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