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书简》是17931794年间席勒写给丹麦奥古斯滕堡公爵的27封信。在法国大革命背景下,席勒以康德的原则为依据,深刻分析了人的感性与理性同审美与艺术的关系,认为人类发展的道路是从被感性支配的自然人走向精神能控制物质的理性人,只有当两种冲动同时发展,人才有自由,而美能将二者连结、统一起来。席勒以美学为依托,思考了
本书主要内容如下:道教“物化”既是一种审美现象,又是一种道教文化现象,以胡塞尔的“现象学”和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观”为自己的方法论基础,探讨了道教“物化”美学思想的主要来源,并对道教“物化”美学思想作了有效的界定,剖析了道教“物化”美学思想的六大范畴体系:“一”“心”“忘”“形”“神”“化”,论述了道教“物化”美学思想
作为审美教育的艺术对人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人们在学术艺术技法的同时,还要熟悉艺术发展的历史,具有欣赏艺术的趣味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审美心理描述》就是这样一本关于审美教育的美学名著。本书不仅讲述了艺术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还阐释了审美经验的历史,描述了审美经验的过程,展示了审美快乐的产生机制,并对美学中*为重要的概
专著,学习美学,需要精读一些美学名著。本书从由古希腊至今20世纪以后浩如烟海的西方美学思想宝库中,精选出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不同思潮中有重要创见、重大影响、最具代表性和得到公认的美学名著18部,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对其理论、学说、范畴进行介绍、分析和阐释,同时也注意对其研究方法进行考察、归纳和探讨。全书内容
本书以柏拉图、康德和马克思为核心,以“自然”“美”“艺术”为关键词,在对西方哲学从古代的“神”“理式”“技艺”到近代的“人”“劳动”“艺术(美的技艺)”的逻辑转换的阐明中,将西方美学和艺术理论的发展尽可能简明地揭示出来。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对马克思本人的美学艺术思想进行文本学的综述性研究,另一方面也对马克思的美学艺术思想
该读本集结了国内外在美学、艺术学、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并且专注于对美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是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中纵深探讨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问题的重要尝试。是美学、艺术学、人类学专业学生的必读参考书。
审美问题一直是社会批判理论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在社会批判理论中的位置经历了“核心-边缘化-重回中心”这样一个过程。维尔默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与第二代批判理论家之间的过渡人物,其审美理论颇具特色,是在哈贝马斯之后重建社会批判理论的审美维度的重要尝试,试图将批判理论传统中的审美资源与交往理论结合起来,一方面用交往理论重
本书以物质文化研究中的若干关键范畴的深入探讨为基本线索,综合运用语际会通和科际整合相结合、话语谱系研究与社会文化批判相统一的方法,对物质文化及“物质文化研究”进行系统剖析和阐释,广泛涉及物质文化的“体”“用”“关系”和“方法”等层面,包容物质文化的本体、主体、客体、载体,物的附魅、祛魅、返魅,人-物关系的各种复杂形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却非人人晓之。本书对古今中外林林总总的美学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又从生物起源、动物演进、人类进化,来探究爱美之心的生理心理之源,再从文明洗礼、艺术升华、审美泛化探析爱美之心各种社会意识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对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的审美心理予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揭示。
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伴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龄,老龄人口不断增加,老龄化不断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是社会要关注的重点。老年人口对养老模式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居家养老(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集中养老三个方面。截至目前,以地域文化为背景,以城市社会结构为划分类别的养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