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学者袁行霈的文章精选集。书中文章大致分为四类:其一,文学史随笔、中国文学史的理论思考;其二,中华文化、文明与世界文化、文明的关系;其三,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意象、音乐美,以及诗歌的鉴赏等问题;其四,袁行霈答记者问,包括作者对文学、文化、文明的综合性思考,作者的治学理念和治学精神等。本书有助
本书所编写的文章,都是作者从事当代中国伦理学、思想道德教育科研工作方面潜心研究的成果。主要内容分为三大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伦理研究。作者提出了有关中国经济伦理学学科建构的观点,并以消费伦理为主攻点,发表了消费的伦理评价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等论文,切中了中国市场经济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消费伦理问题。论文在国
本书是作者有关阅读、音乐、艺术、人文、教育等哲思文章的集结出版,主要分为“第一乐章阅读”“第二乐章听乐”“第三乐章人文和教育”“第四乐章零碎而结构的思考”,共四章,从读听思写四个维度,紧紧围绕终生教育的主旨,深刻、凝练地阐述了作者多年来的观察思考心得。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所研究员耿云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员宋广波选编。所选篇目既有全面性,收录了胡适各个时期的主要著述,涵盖其一生学术文化历程;同时又有所侧重,着重选择了有启蒙意义、关乎个人修养与处事历练、做学问的态度与方法以及对人生与世局的观察与体验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或是激昂或是从容的文字充满
本书共分为“家书”“诗稿”“日记”“书法”四个部分,整理和收录了沈老家属捐赠给沈钧儒纪念馆的部分亲笔手书稿,并仔细校注,后附释文,是真实记录和生动展现这位德高望重的爱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珍贵史料,对于保存沈钧儒文物和提供沈钧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弘一大师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全才,在书画、诗文、戏剧、音乐、艺术、金石、教育各个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弘一大师的诗文风格真挚质朴,充满感情,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弘一大师文钞》主要收集了他的诗词、散文、序跋、碑铭、传略等等,作者具有代表性的诗文在本书中都有收录,体现了弘一大师的艺术风格和
朱谦之先生一生著述宏富,除以单行本方式流传的学术专著40余种外,又留意将单篇文章结集为“谦之文存”,以免散佚。1926年,上海泰东图书局刊行《谦之文存》2卷,包含文章11篇。1949年编成《谦之文存二集》4卷,包含文章24篇,惜其生前未能正式出版。又将1963年在广州暨南大学演讲诸篇结集为《广东学术讲演集》1册,亦为其
1964年,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成立,朱谦之先生调入宗教所,开辟了宗教学研究这一新的学术领域。朱先生宗教学方面的研究,有学界对中国景教最成系统的研究,有对日本佛教思想史料的用心整理,还翻译有日本学者忽滑谷快天的两部禅学史著作。本卷计4册,含宗教研究类著作4种,其中编著1种,为首次纳入朱谦之集子中。册1为其所著《中国
朱谦之先生于1960年代初,即其在北大哲学系任教期间,开始从事日本哲学史的研究,出版专著多部,并校注整理相关古籍多部。朱谦之的日本研究传播甚广,奠定了中国研究日本哲学的理论基础。本卷计4册,含日本哲学类著作5种,文章13篇。其中,册1所收为《日本的朱子学》;册2所收为《日本的古学及阳明学》;册3所收为《日本哲学史》;册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朱谦之先生由中山大学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集中撰写了中国哲学方面的著述多种,包括讨论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的《中国思想方法问题》,两部道家文献研究专著《庄子哲学》《老子校释》,又有《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中国哲学史提纲》两部讲义,以及《李贽——十六世纪中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者》和其校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