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明》是由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3辑,分为先秦考古、历史时期文物考古研究、区域历史文化、域外遗珍、科技考古、考古学史、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田野考古报道8个部分,内容涉及商周青铜器纹饰、良渚文化北进、丝路背景下的茧形壶源流、明代陶瓷艺术与文人风气、玛雅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比较
该书以内陆欧亚草原东段的蒙古国古代岩画遗存为基本研究内容,以岩画的地理分布作为分类或分目的基本依据,以图版为主要著录内容,通过大量岩画照片、拓片展示内陆欧亚草原东段古代岩画遗存形成的历史背景、分布走向、基本题材、文化内涵以及反映在岩画上的内陆欧亚草原地带早期文化互动与族群往来等丰富内容。第一章概述蒙古国岩画的起源、创作
书是关于东南亚地区发现的铜鼓的全面记述和研究,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介绍东南亚铜鼓的发现和研究,并对后续各章进行说明。第二部分介绍铜鼓的形状与结构,以及功能和用途。第三部分有关于铜鼓的装饰图案。第四部分是铜鼓的起源、扩散及分布情况。第五部分是铜鼓的年代,内容包括各地发现的铜鼓类型及其他相关的青铜器,并从历史
日本道观及其收藏的珍贵文物分类研究
《东方考古》是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和山东大学博物馆联合编辑的系列丛书,分集陆续出版。本丛书内容以中国东方地区、东亚地区的考古学和古代文明研究为重点,广泛吸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体现了考古学研究的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方法。第19集收录了15篇研究论文、4篇发掘报告,内容涉及古史传说、史前到历史时
2017年3月,一批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珍藏文物走进故宫博物院,以“浴火重光”为题,在午门东雁翅楼盛大展出。展览主题彰显了这批珍宝极其特殊而惊险的传奇经历,吸引广大中国观众的目光。故宫展览结束后,这批珍宝先后赴敦煌研究院、成都博物馆等6地巡回展出,所到之处皆掀起公众对阿富汗文明与文化关注的热潮。此展原计划第7站抵达南京博物
《亚洲腹地考古图记》是一部大型考古报告,是英国探险家斯坦因1913年7月至1916年2月,历时两年零八个月,行程约18000千米,东迄河西走廊,经塔里木盆地,西至阿姆河上游和伊朗,南自兴都库什山,经准噶尔,北达内蒙古西部地区,在这一区域进行的考古研究成果。考古报告记载了斯坦因沿途考察的古代遗址、墓地、道路遗迹与发现的大
本书为追溯亚洲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再现亚洲各国文明对话交流的历史轨迹,让更多观众领略绚烂多彩的亚洲文明,继续推动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和“一带一路”建设,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倡议,四川博物院联合国家交流中心择取巴基斯坦考古与博物馆司、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柬埔寨国家博物馆、黎
本辑收录四川大学考古校友撰写的学术论文18篇,涉及文物与博物馆学(古希腊学术传统与博物馆起源、博物馆陶器的收藏与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铜镜发掘品的考古情境)、史前考古(龙山时代日照地区的生态环境、回顾与求索——喇家遗址2013—2019年田野考古概述)、商周考古(郑州小双桥都邑遗址再析、论三星堆文明形成的年代、金沙遗址
《东方考古》是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和山东大学博物馆联合编辑的系列丛书,分集陆续出版。本丛书内容以中国东方地区、东亚地区的考古学和古代文明研究为重点,广泛吸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体现了考古学研究的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方法。第18集收录了20篇研究论文、5篇调查报告,内容涉及史前到历史时期的聚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