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厘定了丹霞地貌的含义,阐述了丹霞盆地主要成景地层的岩相和古地理特征及其与地貌成因的关系,介绍了丹霞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和丹霞组锦石岩段的地貌景观特征及物质基础,研究了该岩段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及其古风化的特征,并对物源进行了分析,进行了模拟酸雨实验和其致色因素的探讨,利用河道-山坡综合演化模型对地貌演化模式
本书分为5部分,包括吉林省自然概况和湿地资源概况、吉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吉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吉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动态变化等内容。
本书分为理论、实践和案例3篇共5章。理论篇,主要阐述了何为湿地教育中心和湿地教育中心的创建;实践篇,主要从实操角度出发,阐述湿地教育中心的规划和如何开展湿地教育工作;案例篇,收录了国内外优秀湿地教育中心的11个案例,其中,大陆地区案例8个,这些案例从不同角度呼应了理论篇和实践篇中的重要内容。
本书主要介绍了1:300万中国海-西太平洋地势图的数据来源、编图方法、地势分区及特征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可为资源调查、海洋权益、科学问题和防灾减灾等提供基础数据、基础图件。供地质行业人员阅读使用。
本书《中国海及邻域地势图(1:100万)》主要介绍了1:100万中国海及邻域地势图的数据来源、编图方法、地势分区及特征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可为资源调查、海洋权益、科学问题和防灾减灾等提供基础数据、基础图件。
本书面向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政策要求,在充分吸收现有相关教材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在深度和广度上力求体现学科专业发展前沿,着重在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两方面进行系统论述。系统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特点、性质与分类,以及自然资源调查的目标与任务,重点阐述土地资源、水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海洋资源和矿产资源等七大类
围绕我国湖泊千差万别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重点介绍湖泊是怎么形成的,湖泊有什么作用,湖泊里有什么,湖泊是怎么被污染的,湖泊污染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怎么保护湖泊等内容,力求具有科学内涵和传播分享价值,让小朋友们更直观、更清晰、更科学地了解中国的湖泊,并深刻认识到湖泊作为生命共同体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其效应与调控》是关于长江中游自然通江的洞庭湖、鄱阳湖与长江江湖关系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与调控的研究专著。《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其效应与调控》系统揭示了近60年长江与洞庭湖和鄱阳湖江湖关系变化规律、阶段特征及其机制,阐明了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对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变化的影响,明确
本书为江苏太湖站2007-2015年数据,对太湖的地理位置、学科定位、生态要素监测体系、主要研究内容,长期观测与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的野外观测场及实验设施做了介绍。整理编撰了2007-2015年太湖站代表性生态系统的水、土、气、生要素长期监测数据。
广州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是由□0世纪90年代,深圳湾填海造陆原深圳湾滩涂。□007年,华侨城成立专业部门、邀请生态科研团队,以保护、修复、提升为原则,对华侨城湿地进行5年的综合治理。在生态文明的指导下,华侨城湿地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自然教育为灵魂,三位一体,深化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园教育,打造都市中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