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妇科名医尤昭玲先生妇科临床,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尤昭玲妇科临证用方》基于妇科临床实用原则,遴选了尤昭玲先生特别推介并临证常用的古今经方、验方及其自创方正方400余首,类方近200首。全书共7章。第一章除简要介绍妇科方剂的定义、起源与发展外,着重探讨
作者在本书中对20首经方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进行了系统地梳理与深入地剖析,并对每一首经方皆详细解说了其在各种肿瘤治疗中的心得和见解。
本书以拆解中医方剂的总病机为主题,将一言概之的总病机进行细化,具体解释每组症状出现的病机,以及在细分的病机之下,是哪些药物组在“分管”处理相应的症状。
本书共选取了16个常见病证,每个病证各介绍了4-5首高效普适方,每首方包括概述、各家经验举隅、笔者解读,每个病证的最后附有小结。
本书从阴阳升降、五行相易、天人相应等中医基础理论谈起,按照阴阳五行、脏腑生理归类并分析经典方、常用方。同时因处于共同的中医学理论框架,将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不同的辨证方式融汇于脏腑升降一气周流之中,从协调阴阳升降周转的角度,以五行周易之道分析、归类方剂,理解某一局部的生理病理以及对应方药。
疗效是中医学生命根本,如何才能真正提高中医疗效?这是广大中医教育者都在考虑的问题。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先生早在1962年就明确提出了专病专方理论,他说:只有使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才能使中医基础理论更好地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正是基于岳美中先生的这一重要
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介绍了“经方三十六讲”的两大基石,其中包括穿凿会通理论体系的来源及特点,以及六经三十六方的总体概况。第三部分,是整本书的核心,通过“经方三十六讲”,可以详细了解中医诊病的思路方法,全面掌握具有创新性的中医诊疗体系。第四部分与第五部分,为“经方三十六讲”的实践,分别为诊病实践
本书系中医养生经典白话解丛书之一。书中精选了唐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千金方》(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的服饵、食疗、导引按摩等养生篇章,进行白话语译。以期能对读者更好地学习、了解孙思邈的养生思想和方法提供帮助。书中《千金要方》原文以日本嘉永二年(1849年)江户医学馆影刻宋本为底本,《千金翼方》以元
本书采用同类书所鲜见的经方百药的编排方式,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经方为主线,参照中医药高等院校方剂学教材,选取两书80首经方,分上下篇,进行组方和用药解析,是为经方百药解。上篇为经方解构,展现经方组成、用法原貌和药征,阐述经方主治,辑录整理与经方相关原文,并对组方进行解构和现代应用阐释,便于识记;同时配经典典籍中的
本书以2006年10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傅青主女科》一书为主要参考文献,选取了临床常用或疗效显著的50首方,通过书中傅山对带下、崩漏、月经、不孕、妊娠、产后等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治法的确立以及组方用药思路的分析,总结其方证及用药经验,对临床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