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解读昆曲《牡丹亭》《桃花扇》等经典曲目中的人物形象的随笔集。作者单雯为昆曲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第29届梅花奖得主,工昆曲闺门旦和正旦。作者选取了十二种昆曲经典曲目,首先介绍了故事梗概,之后结合自己的演艺经历和对角色的理解,以清丽细腻的笔触,对其中的主角形象,尤其是杜丽娘、李香君、瑶芳、杨玉环、陈妙常、白素贞等家喻户
本书以河北高阳昆曲音韵为研究对象,既梳理昆曲艺术发展的历史背景,又细致入微地探讨“北昆”在高阳的发展流变;除了观照以高阳昆曲为代表的“北昆”的时代发展脉络,又从空间角度辨析了高阳昆曲与“苏昆”“上昆”等“南昆”艺术的异同;针对高阳昆曲“本体”的音韵特征、历史脉络、地域文化特色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还从“视觉艺术”“字调
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抗战戏剧风起云涌,创造出空前普及和繁荣的奇迹,在砥砺民众、鼓舞士气方面发挥了强大作用,成为文艺投身抗战实绩的最集中体现。抗战时期也成为中国话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中国戏剧史上谱写了鲜亮的一页。本书系统汇辑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戏剧剧本。选录原则方面,尽可能兼顾稀有性、早期性、代表性。
本书分为传统剧目、新编古代戏剧目、现代戏剧目三部分,对豫剧剧目进行介绍,描述了剧目的创作和演出情况,包括每个剧目的艺术特色、主创人员、首演时间、首演机构、社会价值等信息。
本书从戏曲艺术的理论基础介绍入手,针对戏曲审美体验、戏曲表演艺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另外对戏曲表演的程式体系及戏曲表演唱腔设计与训练做了介绍;还对戏曲的身段教学及舞台艺术、中国戏曲的创作及传播做了分析。
本专著是作者多年来开展青少年粵剧教育的创新探索与思考的系统总结。全书包含五章,第一章概述粤剧发展的历史,梳理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的艺术人生;第二章基于儿童教育喜剧的粵剧创新;第三章系统总结了青少年粵剧教育的美育观与学习理念;第四章介绍了青少年粵剧课程开发内在机理与发展路径;第五章系统反思近年来开展的粤剧教育经验,结合当
本书内容包括:双手结合练习曲、上下把练习、右手弹挑基本功练习、练习曲、琴歌、二黄(小开门)、二黄(八岔)、二黄(万年欢)、练习曲、琶音音阶、练习曲、二黄行弦加花练习等。
本书内容包括:先只想拜佛早回转(选自《白蛇传·断桥》许仙唱段)、哪里是腹中无酒量(选自《辕门射戟》吕布唱段)、曹孟德领人马惯劫粮道(选自《群英会》周瑜唱段)、人生聚散实难料(选自《群英会》周瑜唱段)、休将岳父来抱怨(选自《凤还巢》穆居易唱段)、安排下巧计谋营门不锁(选自《群英会》周瑜唱段)等。
本书内容包括:踢腿(正、十字、旁、片、盖)、前毛、丁字步、双山膀、圆场、飞脚、扫堂腿、旋子、拿顶、下腰、弓箭步、骑马蹲裆式、云手(左右云手)等。
本书内容包括:《打龙袍》(灯官(数板)节选)、《黄金台·盘关》(侯栾(数板)节选)、《打城隍》(三个懒汉(数板)节选)、《打城隍》(三个懒汉(数板)节选)、《打城隍》(三个懒汉(数板)节选)、《打城隍》(三个懒汉(数板)节选)、《钓金龟》(张义念白节选)、奉了太后金批箭(选自《四郎探母·过关》大国舅、二国舅唱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