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文化年鉴2017》是一种文献性、资料性的年刊,收集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外有关妈祖文化的各种主要活动,分三个部分,一是学术与研究,内容有专著文集等;二是宫庙与祭祀,内容有春秋二祭、习俗活动宫庙修建等;三是文创与慈善,内容有媒体传播、图书影视等,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妈祖文化。
本书立足于福建省乡土文化发展和乡村治理的现状,以妈祖文化为主线,通过梳理和对比闽台妈祖信俗与乡土文化的互动发展模式,剖析闽台推动妈祖信俗与乡土文化互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及制约因素,总结台湾地区利用妈祖信俗促进乡村治理的成功经验,借鉴日本以宗教和民间信仰推动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数据库建设”(17ZDA161)阶段成果,书中列举的中国神话人物母题(W0)数据目录目前最大层级为6级,母题数量由原来的4687个扩展为27861个。该目录有助于对中华民族各类神话进行系统分析,是建设中国神话数据库检索体系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作为文学创作的有益参考。
该书系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成果。全书共六章,主要阐述妈祖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妈祖故事的叙事体系、话语系统、话语优势构成的妈祖文化跨语境传播的话语资源,从妈祖文化文化译介、妈祖文化语内翻译、妈祖文化符际翻译等界面研究妈祖文化跨语境传播的话语效果,为中华妈祖文化的对外有效传播构建世界通道。
本书是陈建宪教授长达三十年对洪水神话持之以恒研究的总结性成果,书中首次运用电脑数据库,对流传在中国40多个民族中的682篇异文进行母题分析,将文本的时间线索与空间扩散相结合,对该故事类型的中国形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述与研究,填补了中国洪水故事圈在国际学坛上的缺环。
本书是作者关于江南民间信仰研究的第二部著作,主要以明清以来的江南地区为重点,依次讨论明清时期日常状态下国家权力与民间信仰互动的三种形式:即毁淫祠问题、神灵入祀问题,以及地方信仰空间的构建问题等。同时,还研究了明清鼎革时期江南的地方信仰,或可与日常状态下权力与信仰的互动有所比较和提示。
《神话叙事与社会发展研究》为“神话学文库”的其中一册。
本书对从天启元年(1621)至崇祯九年(1636)期间,每一年出使中国的朝鲜使团受妈祖文化影响的情况都有详细的介绍及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明末朝鲜使臣祭祀天妃(妈祖)情况历年比较;航程经历对明末朝鲜使臣的影响;妈祖文化与明末中朝(韩)文化交流。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关注妈祖文化的学者、文史工作者;从事古代海洋文化、中韩、中朝文化
《图像与神话:日月神话研究》以出土图像材料结合文献的方式,对日中有乌及月中有蟾、兔、桂树等相关神话内容进行考索。同时,交叉运用考古学、图像学、神话学、天文学、文化人类学等方法、观念,对日、月相关神话传说之形成、发展与演变脉络,及其在两汉以迄隋唐的墓葬文化与佛教、祆教艺术,东亚文化中所象征的文化意涵,以及所呈现的丰富形象
《解析罗兰·巴特<神话学>(汉英双语)/世界思想宝库钥匙丛书》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图书“世界思想宝库钥匙丛书”中的一种,主要内容是解析二十世纪重要文化理论家罗兰﹒巴特的代表作《神话学》。全书从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学术影响三个方面,对《神话学》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和分析。透过此,读者可以一睹罗兰﹒巴特生平事迹与其学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