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数字传播理论与实践丛书之一。主要包括数字出版概述、从传统图书到电子图书:电子书1.0的出版、从传统纸书到多媒体图书:增强型电子书的出版、传统图书集成上网:数据库出版、网络原生出版物:我国的网络原创文学出版、开放存取出版、维基类百科全书出版研究、手机出版等内容。
本书以全国14家数字出版基地为研究主体,以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竞合理论、知识溢出理论等相关理论为主要理论支撑,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形成与演进、组织结构以及运行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在基础理论以及现实背景的基础上,构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行绩效的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数据收集和导入,实现对基地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关于“国家对在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出版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国家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要求,按照人事部和新闻出版总署2001年8月颁发的《规定》和《办法》,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组织全国出版界长期从事出版实践、理论研究和专业教学工作的专家,于2
本书是作者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出版传媒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思考和研究成果。全书以文集形式呈现,收录了30余篇论文,分为两部分:部分是对出版传媒学科的学理性研究,涉及整体性分析和学科建设要素研究;第二部分是对出版传媒人才培养的研究,关注点在体现复合应用型培养定位的研究生教育层面。本书的研究成果对推动高校内涵、特色、差异化发
本书是一本连续性出版物,主要收入关于新闻史、出版史、杂志和书籍研究、印刷史、海外典籍介绍等研究文章。本辑分六个专栏,分别为:书业史话、《小朋友》创刊100年、口述历史、编辑手记、书报故人、史实证考,共13篇文章。图文混排。
社会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把“学术期刊”抽象为学术期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把影响学术期刊的因素或被学术期刊影响的因素称之为“环境”,从而建构学术期刊小生态系统。通过梳理基于社会生态学和教育生态学原理建立的学术期刊生态系统的概念,借用生态学中关于“生物”与“环境”的相关论述,探寻学术期刊各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规律。学术期刊
本书收录的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编辑与出版学名词,内容包括综论、编辑、印刷、音像复制、发行与经营、数字出版、出版物、著作权8部分,共3373条,每条名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正式公布的编辑与出版学名词科研、教学、生产、经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
自从《新青年》以来,同人办刊成为中国现代期刊史的一个重要现象。本书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新月派创办的各类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月刊、《诗刊》,以及40年代创办的《观察》周刊为例,既深入刊物创办、出版内部的资金来源、财务关系、出版流程,也关注刊物周围的主要撰稿人和读者群体,借此探索现代同人期刊办刊模式和聚散离合
出版是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载体,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出版行业的兴旺发达,靠的是人才,只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出版业才能薪火相传。本书以“出版人才”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情况,从中借鉴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的已有经验,并结合历史和现实,从出版人才应具有的社会担当
本书一共分为7章第1章绪论讲述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第2章介绍了语义出版的概念基础概念包含语义出版的基本定义、语义出版的内在属性、语义出版的价值功效、语义出版的驱动因素等。 第3章介绍语义出版的体系框架主要讲述语义出版的基本架构、语义出版的实现流程、语义出版的标准规范、语义出版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