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一词,频频出现于政治演说与学术研究中,然而其起源与演变却一直有待廓清。《文化及其内涵》一书追溯了文明这一概念在18世纪的起源,在19世纪又如何演变为一种具有排他主义、殖民色彩的意识形态,并在进入20世纪后被日本、中国等国挪用,用以推广欧洲的文明标准。作者提议,今日使用文明一词应具有一种全球的意味,而那些地方性差异则
本书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对战略沿途亚洲国家、非洲国家和中东部分国家的社会文化进行了研究,分别研究了各国的地理、社会文化概况、日常交际礼仪、职场商务礼仪等,并对商务协商、商务实务等问题根据实践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证。
《文化的扩散》一书收录了史密斯的两篇文章,分别是《早期文化的迁移》和《文化扩散论》。《早期文化的迁移》是史密斯阐释扩散论的重要作品之一,从木乃伊的制作入手,通过考察木乃伊的制作技术和该习俗的地理分布,讨论了“日石”文化理论,进而阐释了文化扩散论。这篇作品出版以后,引起了学界的争论,为了回应部分批评和质疑,史密斯接着写作
《生态文化教程/云南省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主要以传播生态文化,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养为核心,包括认识生态文化、弘扬中国生态精神文化、传承中国生态物质文化、发展生态经济、挖掘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五个项目,每个项目中设有相应的学习和实践任务。项目1主要介绍与生态文化密切相关的概念,学习和实践方法,并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本书为海航经济研究院所著的高峰专家论坛内容,集结了知名经济学家如胡鞍钢、李稻葵,及专业领域的专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经济形势、十三五规划、丝绸之路、汉语发展的趋势等等,对于航空产业的布局影响等问题的精辟见解和主张。全书文字25万字,能够为航空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书主要由五个专题组成。专题一关注技术批判与媒介文化;专题二对从人文学角度进行空间研究的及时回应;专题三探讨了西方社会学的文化转向,并介绍性地梳理了美国文化社会学以及艺术社会学“法国学派”的研究状况;专题四对“凝视”“第四堵墙”“画框”“极少主义”等术语和批判范式进行辨析;专题五关注反乌托邦电影、科幻电影、微电影和恐怖
本书选录了英国著名文化理论家本尼特代表性文章,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审美——塑造主体的技术;第二部分:社会历史与文本;第三部分:文化与治理;第四部分:博物馆与治理;第五部分:知识分子的职能;第六部分:基本涵盖了他的重要学术思想和文化观点。本书为“批判美学与当代艺术批评丛书”的一册。
本书共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导论;启蒙运动和美好生活的源起;功利主义与美好生活的发展;权利优先于善与美好生活的成熟;权利的意识形态化与美好生活的危机;转型中国权利话语的曲折变奏等。
《文化发展论丛(中国卷)》是由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编辑出版的学术集刊,汇集了文化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以及较活跃的中青年学者的全新力作。2016年中国卷围绕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地方文化与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华文化的比较优势等我国文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探究、分
全球化、相互依存、贫富决裂、脆弱的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我们好像进入了一个不确定的时代,进步和倒退同时发生。我们应当相信改变世界是可能的,还是悲观地准备应对更大规模的世界危机?我们必须站得更高更远,思考在目前复杂的环境下如何更新我们的行动和思想。本辑主要集中于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