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经之是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原北京大学教授,先后师从老一辈文艺学家杨晦、美学家朱光潜、宗白华。本书上编为胡经之先生叙述的当代中国美学、文艺学的发展历程;下编为胡经之先生为一些近年召开的美学会议撰写的学术文章、为后辈学者写的序的合集。上编回顾历史,娓娓道来,尤其是在美学发展历程中,一些由胡先生提出的标识性概念(如“文艺美
本书从比较文学的历史背景出发进行阐述,全书共七章,涵盖比较文学的历史与发展、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与方法、各国比较文学学派的崛起、中外各文体比较、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当代文化理论和多元文化环境下的比较文学。
本书是一本简练、清晰的实战派指导手册,它不讲玄而又玄的理论,而是坦诚地对游戏剧本的创作方法与流程、文本构成、核心诡计等关键环节进行系统性阐述,直截了当,上手即用。能用得到本书的,不只是编剧。游戏脚本、短视频博主、新媒体文案、小说家都会从本书中获得启发。剧本游戏集文娱、表演、交友等功能于一体,因而受到年轻群体的欢迎。20
本书首先对国内外翻译批评及文学翻译批评作了详尽综述,发现各种批评范式大都基于不同学派的翻译理论,有着不同的翻译批评标准,而标准的多元甚至对立,动摇了翻译批评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本书继而在社会建构主义价值评价理论观照下,深入探讨了翻译批评及文学翻译批评的本质、目的、主体、客体、类型、原则和标准、评价体系与方法等相关问题。作
本书为2009年中国比较文学年鉴。2009年度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比较诗学、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比较文学、翻译文学研究等五个传统分支领域有条不紊地进行,囊括了当前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在全球化视野中不断加强跨文化对话的范围和力度,同时呈现出新文科背景下文化转型与革新的诸多特点。
《文学、地理和后现代地方诗学》是当代欧美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一部力著,研究主要针对当代文学的地方表征,借鉴了现象学、后结构和后殖民空间和地方理论,展示了文学如何有助于新的地理身份的形成。通过对塞缪尔·贝克特文本、法国郊区贫民窟小说和法国加勒比领地的后殖民原住民小说中的居间(entre-deux)空间研究,本书
本书运用新视角研究文学的美学问题,重点阐明文学的语言艺术美与人文之美两方面意味。全书在分析文学美的语言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重点讲授文学美中的古典美、现代美、大众文艺美等历史演变形态,和诗歌美、小说美、散文美、剧本美及文学美等体裁形态,还涉及文学美与其他艺术美的交融。本书可供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各艺术门类专业及其他相
本书立足于启蒙时代欧洲书信体小说的主体话语与精神内涵,通过梳理一系列经典文本,对声音现象进行分析提炼,从文学史、叙事学、精神分析与文学伦理等角度分析声部与调性、能指与所指、道德与人性之间的深层关系,力求使文本内核与时代伦理构成通感网络,发掘启蒙时代文化转向对当今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儿童文学应用教程(第二版)》的修订出版,呼应了新时代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修订版教材注重儿童文学学科知识在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努力践行儿童文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文本解读与语文课堂教学实例的多元融合。在内容结构上,不仅分别从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童话、寓言、儿童散文、儿童戏剧等文类入手,
《文学理论前沿》(半年刊)创刊于2004年,作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的会刊和国际文学理论学会的唯一中文刊物,由国际文学理论学会秘书长、中国中外文艺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宁教授主编。该刊于2004年创刊,迄今已出版20辑,是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集刊中发行量较大的一种。该刊专门发表探讨国际文学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