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梳理了北京大学部分学者关于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要研究与论述,聚焦学科建设、理论方法、人才培养、具体案例四个维度,为推动国内区域与国别研究,建设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科提供一份思考与借鉴。
本书专注于“拉丁美洲的移民问题”,共收录了十七篇文章。其中论文六篇,译作两篇,访谈与田野笔记两篇,随笔与传记四篇,书评三篇。
本书是1945-1967年前东盟时期东南亚区域合作及其起源和演变进程,其主要目标是“重构”这一时期东南亚区域合作的演进史。为此,本成果紧紧围绕与东南亚区域合作紧密相关的重大区域国际会议和区域国际机制的变迁,阐明这一时期东南亚区域合作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动力,其制度框架、基本内容和实施情况及区域合作对东南亚国家和区域合作进
本书作者以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的视角研究国际组织,视之为一种官僚机构,把它们当作具有独立实体地位的行为体,从而对它们的性质、行为偏好、能力、特征和权威性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希望能够借以帮助学者们解决一些规范性的问题。本书理性地认识到了国际组织的两面性,作者花费长时间进行研究,并积累了大量事实,试图构建一种研究国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为中英文对照,收编了船舶能效和营运碳强度管理相关的国际公约和导则,下篇为中文版,收编了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文件。对航运单位、海事院校、海事管理机构具有重要参考学习意义。
中国和阿根廷同为发展中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双方期待通过加强社会科学领域交流,增进互学互鉴,促进相互合作,助力共同发展。2018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阿根廷科技创新部签署《关于设立中国-阿根廷社会科学虚拟中心的协议》,为两国专家学者合作搭建高端平台。围绕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口转型与城镇化、迈向高质量发展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与世界的互动越来越强,中国的发展在影响世界,世界的发展也影响着中国。□□的实践证明,世界的发展趋势主要是由大国和大国关系决定的。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革大调整时期,各大国都在努力调整自己的政策,既回应时代提出的挑战,又谋求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地位。《□革世界中的大国战略与大国
陶行知先生的硕士论文《中国之租借地》展现了一位海外学子救亡图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字里行间表达的是陶行知先生坚定的学术报国志向。虽然此篇论文撰写时间至今已逾百年,但其选题之新颖、视野之开阔、结构之严谨、资料之丰富、分析之深刻、结论之坚实,仍令人无限感慨与由衷钦佩。从中我们不难窥见改革先驱者思想演进的心路历程,启发后人沿着
随着部分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传统上属于斯拉夫研究范畴的中东欧研究越来越多地具有了欧洲研究属性。本课题把中国与中东欧关系放在中欧关系的整体框架中,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传统斯拉夫研究的束缚,融入欧洲研究理论、视角与路径,使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研究更具有综合性,更易借鉴国际关系理论与欧洲一体化理论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把中国与中
晚清时期,在西力东侵和西学东渐的形势下,中华文化逐渐由传统向近代转型。这一时期的中国,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遭逢数千年未遇之强敌。晚清使臣是出现在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西方世界的首批中国使者。迄今为止,学界尚未对晚清使臣日记中的议会记述和认知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鉴于此,本书运用历史文化语义学、比较文学形象学及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