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对徐州市25座传统院落、240余栋单体建筑的实地测绘与拍摄,结合历史文献与访谈资料,运用相关学科理论,采用分类与定量研究方法,对建筑装饰与空间的度量关系进行了重点研究,论证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本书有别于基于艺术或文化价值的传统研究角度,立足于空间视角,运用几何学、建筑学、形态学与文化学等
潮州传统建筑大木构架,在继承了我国唐宋时期中原主流传统建筑技艺的基础上,于明中期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做法,使潮州传统建筑独树一帜,成为潮州传统文化主要的、显著的标志性符号之一。“潮州传统建筑木结构技艺”在2015年入选第六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无疑将促进这项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和研究。本书系统介绍潮州传统建
本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外园林的历史概况和时代特点,园林的类型、风格特点以及各代表性园林。共分为两大部分,部分是中国园林史,主要从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发展、转折、全盛、成熟以及近代园林等方面讲述中国各时期园林发展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特点;第二部分是外国园林史,主要讲述了国外的古典园林,包括古代及中世纪园林、日本园林、意大利园
本书围绕建成环境舒适度进行分析与研究,选取了住区、下沉广场两类具有代表性的建成环境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选取了北京市的部分典型案例,从舒适度评价体系的构建、影响因素以及微气候模拟数值分析的角度,采用了调研访谈、实测、模拟等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一定的舒适度营造策略。从城市建设的历史来看,人的建设
本书从侗族的族源发展、区域划分、生境构成、社会组织、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存活的地方性文化特质出发,攫取极具代表性的侗族地方文化符号,以阐释的方法梳理和研究贵州侗族聚落和建筑生成的文化关联性。文中对贵州侗族聚落形态和空间、聚落的生态表达、仪式性建筑、功能性建筑、聚落和建筑的文化变迁等多个视角加以阐释和分析,并以四种不同文
自迁都平安京以来,京都就是日本历悠久的国家中心,也是千年古都。这里到处可见贵族宅邸与寺院神社。京都既是战乱的舞台,也是日本中世纪工商业发展中心,更是日本传统文化繁荣与传承之地。追溯京都文化与物质的起源,探寻古都未曾知的面貌。
究竟是谁,怀着怎样的梦想,建造出了今天的东京? 银座、浅草寺、新宿、上野公园……这些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地标似乎将东京打造成了一个超越人类智慧的怪物。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明治时期东京曾走向衰微,甚至一度被政府放弃。在这之后,无数人怀抱梦想,不断尝试、失败、推倒重来,商议、制定银座砖城、市区改善
一百年前,世界各国探险队竞相对高昌故城展开发掘。一大批中世纪早期木构件被德国吐鲁番探险队带至柏林(19021914年),使其免于寒冷的冬季被当地人用作薪柴。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主持的国际项目(20142015年)对数百年前遗留在沙土之下且从未被扰动的稀有木构件进行了研究。其中,首次展出了使人联想到古罗马和拜占庭建筑的精美
人类未来面临主要的挑战在于如何以负责人的态度对待自然,如何建立一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保护气候的能源供给模式。在德国,能源供应模式正在朝可再生能源方式转变,在新能源供应模式中,建筑不仅需要节约能源,而且还需要自身制能向系统供能。在本书中,介绍了德国绿色建筑理念背后的动机、绿色建筑的要求、绿色建筑的建造和运营优化以及绿
《建筑史》原名《建筑史论文集》,是中国国内部专门发表建筑史研究论文的学术丛书,由清华大学创办于1964年,本书为第46辑。本辑共收入论文18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术、中国城市史、古典园林、乡土建筑、地域建筑文化、近代建筑、文物建筑保护、现代建筑理论等领域。本辑共收入论文18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