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1994年至今30年间国内作家、诗人、评论家、记者和墨白挚友所撰写的墨白印象记、各种不同形式研讨会的综述或纪要,以及墨白研究论著的前言、后记等50余篇文章,较为全面地记载了墨白从农民、搬运工、石匠、漆匠、小学教师、业余作者、文学编辑到专业作家所走过的艰辛路程。
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研究”丛书之先秦两汉卷,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秀礼领衔的团队合作成果,分为如下四部分:《周易》古歌与诗歌叙事传统的萌芽、《诗经》与诗歌叙事传统的奠基、《楚辞》与诗歌叙事传统的演进、秦汉与诗歌叙事传统的传承与新变。
这是一本把《诗经》方方面面都讲透的书。内容转化自“跟着李蕾读《诗经》”训练营全部课稿。书里,作者把每一首古诗都讲的通俗易懂,如何理解这些经典古诗以及它背后的故事,这些诗歌蕴含了怎样丰富的情感,又隐藏着哪些日常生活中的哲理。读了这本书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也了解了林徽因、梁思成名字的含义,不仅能提升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被后世学者称为“诗赋之祖”。其流传下来的虽然只有305篇,但在春秋时期却有百科全书式的地位,以至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时至今日,《诗经》依然有着不菲的价值。本书是《诗经》导读之书,也是姜广辉、邱梦艳《诗经讲演录》的续编之作,故名《〈诗经〉讲演录续编》。
段玉裁撰《诗经小学》一书原三十卷,经臧庸摘编其精华为四卷,收入拜经堂丛书梓行于世,是为四卷本。原稿三十卷在段玉裁身后方由卢氏抱经堂刊刻问世,是为三十卷本。四卷本并非简单地删节原书,增加按语,而是经过了编订,与三十卷本同一条目往往并非完全一致,故三十卷本与四卷本二者各有独特价值,不能互相替代。本书即是对《诗经小学》二种的
《乐府学》为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会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专门刊发有关乐府学的研究文章,主编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赵敏俐教授。 《乐府学》第二十八辑由19篇学术论文和1篇书评组成,涵盖乐府的礼乐探讨、文献考订、文学研究及诗学研究诸方面。
《格萨(斯)尔》是跨民族、跨国界传播的一部宏大的英雄史诗,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隆福寺格斯尔》和北京木刻版《格斯尔》同为蒙古文《格斯尔》史诗流传最广的两个文本,也是珍贵的古代蒙古文文献。本书以史诗的基本组成部分——诗章为单位,对《隆福寺格斯尔》中的各诗章与北京木刻版《格斯尔》等文本中的相应诗章进行文
我国的《封神演义》是一部讲述三千多年前人、仙、妖之间旷世战争的神话奇幻文学巨著。商周乱世中,斗争精彩绝伦,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为了让读者快速了解人物关系、形象塑造、故事发展与阵法法器等内容,我们编写了本书。 本书分为四章,精简概述了《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故事与道具,并通过二次创作,为79位人物绘制了造型。附录
首次系统地从诗音角度讨论汉语诗歌。以沈约等“四声八病”理论为起点,参考现代国内外诗歌理论研究成果,借助语言学、声韵学乃至心理学、物理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声音各要素如纽、韵、调以及语法、语流、重音、口型入手,以大量优秀诗句为案例,从声音美学等方面分析了古代诗歌特别是近体诗在节奏和韵律等方面的规律。本书建立了一套半定
本书选取了部分经典古诗词,讲述了这些古典诗词里体现的爱情故事和细腻情感。本书以古诗词相关人物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夹以经典古诗词及优美解读,展现了古代男女文人鲜活生动、令人感慨的人生经历及价值情感。作者笔触细腻,情感丰沛,同时注意还原一些历史细节,与古诗词相对照,以求更真实地反映诗词里的人物心理;在引领读者步入古典审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