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纳塔内埃尔·马赛洛带你走进尼采的人生与世界,让你听尼采如何“说”。全书以尼采的34个个人特质为主题,细致地介绍了其人及其思想的方方面面。疾病、疗愈、谱系学、自由精神、利己主义……通过逐一理解尼采人生中的这些关键词,你将了解他为何在整个世界哲学史上都如此独特,也能学会像他一样思考和行动。每章结束,作者还会以独立板
本书结合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平、哲学思想基础、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认识论美学的批判以及对其中核心关键词“生活”翻译中的俄汉差异进行重新解读,发掘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理论价值,使我们更为准确而深刻地理解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对前人阅读这篇论文产生的误解和误读提出了有理有据的纠补意见,还车尔尼雪夫
本书对尼采的“自然人”观点提出了新的解释,力图与那种还原论的或唯科学的自然主义分庭抗礼。作者的理论勇气和科学论证相得益彰,使得本书成为洞悉国内外尼采研究最新前沿的瞭望塔。
相比1812-1816年出版的《逻辑学》(即本社的黑格尔著作集第5、6卷),学界把此本《逻辑学》称作“小逻辑”。从内容上看,“小逻辑”的核心部分仍然是存在论(第84-111节)、本质论(第112-159节)、概念论(第160-244节)这三篇,但它并非仅仅是“大逻辑”的凝缩版,而是另外增加了《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的三版序
这本书沿袭了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Lacan)对结构概念的发展,这种发展从像语言一样结构化的可解析的无意识开始,延续到无意识啦啦语、实在的无意识、不可解析的无意识。作者重点探讨了拉康思想中经常被误解的不重视情感这一问题,肯定了拉康认为经验中确实存在着无法进入语言的东西等观点。书中还
本书是《海德格尔全集》主编冯·海尔曼与其助手弗朗西斯科·阿费利关于海德格尔著作的正本清源之作,力图还原海德格尔思想的本来面目。冯·海尔曼展现了海德格尔从基础存在论到本有之思的思想历程。弗朗西斯科·阿费利则通过对相关文本的精细解释学研究,首次向读者展现了黑色笔记本的总体视域和思路。
本书运用症候阅读法对阿尔都塞进行了重新解读。内容包括阿尔都塞与伊壁鸠鲁、斯宾诺莎、马基雅维利、孟德斯鸠、卢梭、马克思等的“偶然相遇”,在主题上表现为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我们认为,通过“症候阅读”方法,阿尔都塞“告别”了马克思,形成了“相遇的唯物主义”。通过症候阅读法,我们对阿尔都塞的理论“症候”进行了后结构主义的书写,是
本书重点解读了柏拉图的《法篇》,其内容包括文化语境、内容概要、逻辑结构、重大议题、法律条文、当代价值等,书后还附有拓展阅读书目。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法篇》共12卷,是柏拉图最后也是最长的一篇对话。其内容广泛,不仅是一套系统完整的法律制度,也是柏拉图的“第
阿甘本在本书中试图通过研究修道院制度的典型案例,来考察一种与形式紧密相关的生活,重新构建形式生命(forma-di-vita)这一重要概念。作者首先面对的是规则和生活的关系问题。这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所指向的,是在教会史上长期占核心地位的仪式,礼仪与规则便成为本书第二部分的主题。而以圣方济各为代表人物的1213世纪的宗教
《德国哲学》是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湖北省哲学史学会联合主办的专门研究德国哲学及相关问题的学术集刊。《德国哲学》首任主编为张世英先生,洪谦先生、贺麟先生和熊伟先生为顾问,现任主编为邓晓芒、舒红跃。本辑分为“康德研究”“美学和现象学研究”“现当代德国哲学研究”“译文”“书评”5个专题,从康德道德哲学中的理性事实概念、对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