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性研究当代文学理论观念的嬗变与创新,以及它在当代文论变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涉及文学本质论等当代文论基本问题、文化研究转向等前沿性理论问题、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问题、当代文论学科反思与理论重建问题等方面的观念嬗变与创新的理论探讨。
本书运用广义修辞学理论范式和逻辑框架,分析1949-1999年间《人民文学》的话语世界文本世界人的精神世界。将关键词句微观分析与契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宏观把握相结合,展示文学期刊研究与修辞研究跨界场域,探索当代文学期刊研究新思路。
《典范与重构当代文学经典与话语探析》分为上下两辑,上辑关于中国精神与文学经典、国家话语与新中国文学的特点等命题的探讨,下辑分析生态文学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特点、微时代文艺批评等。《新中国精神与文学经典的生成》《国家话语与新中国文学的特征》《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艺格局的构建》等篇章,从宏观层面分析中国精
本书收录了作者阅读古代文学经典或现代学术经典的若干文章,其中较多跨越自己专业的随谈,所以作者自认是“聊为之说”。全书分三辑:第一辑是关于先秦及唐宋诗文的随谈;第二辑谈及的近现代作家,也多是围绕他们与古典的关系而言;第三辑是关于古典文学研究或现代文学研究的评论,亦与古典学术传统有关。这些文字品评经典、“温故知新”,或可供
本书以新时期文学作品中的身体叙事为研究对象,分析1978—1985年的文学作品怎样讲述“有关身体的故事”、怎样表征(或再现)身体的形象。作者指出,“身体叙事”是文学参与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身体是人们重建“身份认同”的最终根据,处于社会重大转型期的人们需要重新定位自我,他们会通过文学中的各种意象生产建构关于身体的话语,以
本书是作者对“龙学”进行综合探索的最新成果,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注重研究刘勰生平、家世和学识,认为刘勰祖籍故里是莒县城里,其家世为士族门第;刘勰不仅有《文心雕龙》,还有《刘子》一书;刘勰的思想特征是儒道同尊,三教同源;《文心雕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式的经典著作,刘勰不仅是伟大的文论家,也是中古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是一
本书对民本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与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道出于一”:民本主义的传统资源;2.“道通于一”:传统“民本”的现代转型;3.“国民至上”:“民本主义”与清末民初的文学生产;4.“诸根互用”:“民本主义”与“五四”新文学运动;5.“民本”与“人本”之间:晚清至“五四”文学
本书共十章,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的核心、中国古代文学观念、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理论、文学发展与民间文学的滋养、正统文学与通俗文学的消长、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巨大推动作用、隋唐时期的文学发展研究、宋元时期的文学发展研究等。
本书设有“大文学研究”“大文学视野”“儿童文学研究专栏”“纯文学研究”等栏目,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古籍诠译馆筹备情况再考》《西南联大音乐活动历程》《中国儿童戏剧创作的困境和突围策略》《四川五君与“南方性竞猜”》等文章。
本书从微观入手阐释古代文论的这些问题。共分四章:第一章古代诗学命题“诗言志”。主要分析春秋时期的“诗言志”、“诗言志”说的流变、“诗言志”阐释之述评。第二章古代文论中的称谓与题称。主要论述明、清诗话中的杜甫称谓,分析刘勰的“杂文”称谓,阐述《文心雕龙》在明清诗话中的题称及接受。第三章古代文论中的风格与象喻。主要分析严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