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经济繁栄、文化昌盛,词无疑是两宋文坛上的最强音。宋诗注重说理,成就虽比不上唐诗,却也别有一番意趣。诗和词有什么不同?苏轼和王安石之间都有哪些恩与怨?宋室南渡给词人带来哪些影响?词人写景,同样的景物能写出哪些不同的情感?……
大唐是盛世,也是诗歌的巅峰。“初唐四杰”与陈子昂一扫诗坛上的柔靡之风,盛唐的李白、杜甫分别代表着唐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顶峰。初唐和盛唐的分水岭是什么?李白为什么那么崇拜孟浩然?林黛玉为什么把王维的诗当作最佳写作范本?如何读懂落花、秋风、飞燕、鸣蝉等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安史之乱之后,盛唐风华谢幕,我们的诗歌品读也来到了错综复杂的中晚唐。唐代的科举考试要写诗,那时的“满分作文”长什么样?萌芽于隋代的词,在唐代逐渐成形,你知道最早流传到海外的词是哪一首吗?白居易为什么要发起新乐府运动?怎么理解李商隐诗中繁复、梦幻的意象与典故?……
早在蒙昧的远古时代,中华大地上便有了诗。先秦时期,《诗经》与楚辞相继出现,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最早的诗吟咏的是美人还是英雄,劳作还是风景?“诗经六义”是什么意思?中国自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为何取名为“天问”?这和屈原有什么关系?……
元代从诗歌中分化出了曲,明代诗歌式微,清代又起新声。散曲有什么特点?《牡丹亭》何以能让成千上万的女子痴迷,甚至为之郁郁而终?怎样理解古代文人的“躺平”与归隐?如何能像清代诗人一样,把小事、小景写得生动感人?……
纷繁复杂的两汉魏晋南北朝,乐府诗、文人诗、民歌等都在蓬勃发展,诗歌的高峰就在其中酝酿,菁势待发。乐府诞生于何时?“乐府双璧”是指哪两首诗?看似潇洒不羁的“魏晋风度”背后藏着怎样黑暗的社会现实,竟让名士阮籍时刻担心自己有杀身之祸?如何品读陶渊明诗歌语言的“淡而有味”,“山水诗之祖”谢灵运的写景技巧?……
该书分为赋学文献综论古代赋学文献研究现当代赋学要籍评介,以及附录求其友声等四编,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在赋学文献研究领域发表的重要学术论文。论文论题涉及历代赋别集、赋总集、赋注、赋评、赋话文献的版本考辨、内容发微、价值探究、流变勾勒、观点评析等。作者精心搜集、梳理文献资料,著录与考释并重,博采众家之长,论说精妙,新见叠出,体
本书稿为清乾嘉时期徽州朴学家汪梧凤所撰,共26卷,约23万字。汪氏诗经学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对诗经主旨的考辨上,在诗经学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书中综合运用考证与阐释的方法,对《诗经》各篇中的名物制度、撰述旨意进行了详细考证。《诗学女为》以《诗经》阐释为中心,融汇徽州朴学理念,是清代《诗经》学著作中的精品,。文献价
本书首次将1931至1945年间的词坛作为整体研究对象,勾勒出此期复杂的词人生态状况,揭示了词体鼓吹抗战的现实意义,厘清了词体社会功能增强、艺术范式丰富、叙述语境特殊等疑难问题,明确认为此期词坛是百年词史风格流变的转折点,是抗战文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破除因政治地域分割而造成的文学研究之视角局限,选择具有典型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金元话本戏曲理论研究,金元诸宫调整理与校对,元杂剧的校勘与考辨,元曲的点校注释、语言特色研究以及元曲家生平史实考证等方面,收录了多篇代表性文章,如《元曲的曲谱和读曲》《元曲五家杂考》《元曲四大家考辨》等。